建筑地理探讨——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121990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在人类得其极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致使人类居住环境质量的下降。所以不得不重视地理环境问题,不得不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借鉴和发展科学的建筑地理学,同时也要纠正人与自然关系的非正确观念,处理好建筑与地理的关系。 建筑地理是我国传统的村镇城市选址和规划设计的理论,是东方传统的环境科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建筑地理理论中城市选址的基本格局,并且应该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使自然山川和城市、建筑、绿化的景观取得优美的背景、烘衬、层次、轮廓以及借景、对景等效果。它的实质不外是在选址时对地质、地貌、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和选择,采取相应的规划设计措施,充分合理地顺应和利用自然,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存条件,创造适于人类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可以认为,建筑地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环境设计理论和东方的环境科学,是民族文化传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认真挖掘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从文献着手,考察现实,面向民间,着重古为今用,为优化生态和保护环境服务,反对“古板不变”,不能顽同不化,对新时代新环境作出了新创造。本文首先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梳理了地理、建筑、风水和建筑地理的概念界定,评述了建筑地理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将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比较总结出其趋同与差异,并论述了发展趋势和建筑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其次,从建筑地理的形成与要素、理论构成要素、人居环境构型的牛态审美特征、建筑地理功能及对当代建筑理论影响、在选址中的气本运用原理五个方面阐述了建筑地理的理论概要,并概括了七条建筑地理的勘察原则。第三,从建筑文化角度描述建筑地理,其中包括两种建筑地理模式的强化特征和四种关中盆地——文化定型时期建筑地理模式的强化。第四,在区域性自然环境研究的基础上,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对呼和浩特地区城市选址沿革进行了研究,以佐证建筑地理理论在具体城市选址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新商业业态的出现以及消费者新消费观念的形成,我国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商业发展的转型期,新的商业网点不断出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响应模式。干旱区沙漠是干旱气候的产物,以敏感的下垫面性质首先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响应,并且在响应过程中又以沙漠特殊环境的反馈作
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面积约54万km2,是国际公认的生态脆弱区。岩溶强烈发育,地下河深埋,加上人为因素影响,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是我国最严重的生态欠账区,也是国家的重点贫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对中国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旧中国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而且也改变了城市体系的职能结构。1992年以后,中国进入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
学位
本文利用德国Trime-T3管式TDR土壤水分速测系统对烟台一果园64个观测点的0~100cm和0~200cm土层的水盐参数进行了连续动态的原位监测,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数据处理相结合,对研究区内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产物,在我国众多的城市里“四面开花”,成为重要的城市问题之一,特别是东部沿海省份、“珠三角”那些城市化更快的地区。作为江西省会城市,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