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主要并发症为心血管损害,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以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狭窄最为严重,是KD患儿致死的主要原因,并对患儿的远期生存质量发生影响。因此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川崎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急性期存在明显免疫调节异常。免疫细胞过度激活可分泌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等,损伤内皮细胞,从而引发血管炎。肿瘤坏死因子-α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促炎症因子,与多种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其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目前发现也与某些疾病的发生相关。但是否与川崎病及其冠脉损害相关目前尚无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肿瘤坏死因子-α在血清水平、转录水平及分子水平的检测,了解与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的相关性。第一部分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研究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在血清水平、转录水平的调控与川崎病发病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1.ELISA法检测40名川崎病患儿与40名对照组儿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浓度。2.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40名川崎病患儿与40名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1.川崎病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脉损害组高于无冠脉损害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川崎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和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浓度成线性相关(P<0.05),二者与Harada评分亦相关(P<0.05)。3.川崎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冠脉损害组高于无冠脉损害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川崎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血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C反应蛋白、血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Harada评分明显相关(P<0.01)。5.川崎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和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浓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川崎病急性期血清TNF-α浓度和血清sTNFRⅠ浓度均明显升高,尤其合并冠脉损害者,且两者之间有线性相关关系,提示肿瘤坏死因子参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2.川崎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冠脉损害者,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血清TNF-α浓度和血清sTNFRⅠ浓度成线性相关关系。在川崎病冠脉损害发生机制中,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3.川崎病患者血清TNF-α浓度、sTNFRⅠ浓度以及外周血TNF-αmRNA表达水平与Harada评分成线性相关。第二部分TNF-α基因多态性和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308位点和-23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川崎病发病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名川崎病患儿和100名对照组儿童分别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308位点和-238位点基因突变位点的确认。结果1.川崎病组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308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脉损害组与无冠脉损害组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存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308位点A等位基因的患儿,血小板升高及白蛋白降低的程度较G等位基因患儿更明显(P<0.05)。3.川崎病组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238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脉损害组与无冠脉损害组及对照组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4.存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238位点A等位基因的患儿,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G等位基因患儿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5.存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308位点A等位基因的患儿,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αmRNA表达水平、血清TNF-α浓度及血清sTNFRⅠ浓度均较G等位基因患儿为高(P<0.05);存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238位点A等位基因的患儿,与G等位基因患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TNF-α基因-308位点A等位基因与川崎病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相关,可能可作为川崎病冠脉损害的遗传易感性标志之一。2、TNF-α基因-238位点A等位基因与川崎病及冠脉损害无显著相关性。3、TNF-α-308位点G/A多态性对TNF-α血清水平及转录水平均有调节作用,可能是TNF-α发挥作用的始动因素之一。4、TNF基因多态性尤其是-30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作为川崎病易感性的遗传标志,可能作为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又一项预测性指标。总结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的病理过程。TNF-α-308启动子区域多态性对TNF-α血清水平及转录水平均有调节作用,可能是TNF-α发挥作用的始动因素之一。TNF基因多态性尤其是-30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作为川崎病易感性的遗传标志,可能作为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又一项预测性指标。随着对TNF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相关性研究的深入开展,必将对KD冠脉损害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等方面的认识产生一个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