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运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崂山产中国林蛙的肾脏及精巢结构。研究肾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年周变化以及精巢的显微结构、年周变化及精子发生类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一、对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采自青岛崂山的中国林蛙肾脏进行了年周变化研究。分析其肾单位结构的年周变化与不同生理状态的适应性。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共同作用可以保证肾单位在不同的生理时期对于水分的重吸收能力不同。肾单位通过调整自身肾小球的率过滤及肾小管的相对管径及上皮高度来改变自身对水分的吸收能力以及对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能力,维持正常的体液渗透压,从而适应不同季节的生理状态,保证体内内环境的稳定。
二、通过对崂山产中国林蛙肾脏的组织化学染色(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糖原),观察其年周变化以及与林蛙在不同生理时期的关系。不同月份的中国林蛙雄性肾脏对糖原、碱性磷酸酶的反应强弱不同,有明显年周变化。而酸性磷酸酶的反应全年中无明显现象。
三、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在肾脏尿液浓缩机制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水通道蛋白2在中国林蛙肾脏当中的年周变化,发现具有明显的年周变化。AQP2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四、通过对中国林蛙精巢的显微结构观察,判断其精巢的类型为小管型。精子发生过程为潜在连续型。精巢内的生精小管在冬眠前、中、后的相对面积也表现出了周期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