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N化合物新相的冲击波合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zu81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预言B-C-N化合物可能存在多种结构并且其某些亚稳相可能具备优良的热学、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及潜在应用价值,也将是金刚石和c-BN的优良替代品,因此该类材料的合成研究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冲击波加载技术具有ns级快速升温升压的特点,也是合成新材料的重要实验手段之一。本文对B-C-N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论述,并运用二级轻气炮冲击加载与样品回收技术,在40GPa附近探索了B-C-N化合物新相合成条件。本实验将不同比例的H3BO3和C3H6N6在水溶液中充分溶解然后进行干燥,经干燥处理后的样品在流动氮气的保护下按照特定的加热程序在经过改装的马沸炉中进行热处理,使其在950。C条件下发生高温热解反应制得前驱物。运用二级轻气炮对前驱物进行冲击加载与样品回收实验。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电子衍射图谱(E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检测技术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不同B-C-N原子比例的前驱物在40GPa强冲击合成条件下都能生成一种新的B-C-N致密新相单晶体,尺寸约为60nm。具有这种结构的B-C-N化合物在文献中未见报道过,因此本文结果对进一步探索B-C-N新相的结构形态及其高温高压合成条件具有参考意义,也为理论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B-C-N结构模型。
其他文献
金属纳米线由于具有奇特的电学、光学、磁学和热学性能,在微电子、光电子、催化与传感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使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合成金属纳米线的方法众多,主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以及密度泛函微扰理论(DPFT)方法,相互关联势采用一般梯度近似(GGA),优化计算了金属钒(V)的晶格结构,能量,电子能带以及态密度,声子色散结构以
最近,随着晶体管缩小到量子尺度,传统半导体器件的继续集成化发展遇到了难以克服的瓶颈。因此,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新材料、新设计和新特性的原型器件,希望获得新一代的功能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