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了解泸州市直肠癌患者出院后的随访状况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随访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泸州市二级乙等及以上医院中以单纯随机的方法抽取5个医院,在其2008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出院的直肠癌患者中,以能取得联系的现存的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治疗情况、出院后接受随访的情况、对随访的需求等信息;参昭EORTC QLQ-C30、QLICP-CR、QLQ-CR38、QLQ-CR68等大肠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调整编制适合本地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调查其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的生存质量;对收集的资料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的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①患者接受随访的状况278名调查对象中,接受过随访的有103人,占37.05%;愿意随访的患者278人,占100%;②患者对随访需求患者对随访机构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Δ=0.139,P=0.710),对大医院的选择率为85.97%,对基于双向转诊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选择率为87.05%;对于随访方式的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64,P<0.001),选择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电话随访(96.04%)、社区随访(88.49%)、门诊随访(75.90%)、家庭随访(72.66%);③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生存质量总体评分为-51.84±8.01,各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978,P<0.001),评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躯体功能-49.78±7.39分,心理功能-59.75±36.33分,社会功能-68.99±30.89分;年龄越大的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越低(F=27.13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道造口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低于未改道造口患者(t=14.78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居住在农村的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低于居住在城区及城镇的患者(t=7.77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较低的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低于文化程度较高的直肠癌患者(F=11.27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近出院的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低于出院时间较长的患者(F=7.70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随访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随访接受过随访的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高于未随访的患者(t=4.66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对直肠癌患者出院后开展随访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积极改善泸州市直肠癌患者出院后的低随访率和患者对随访的高需求间的矛盾。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开展随访工作,在住院期间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尤其是随访重要性的教育,在出院后积极与患者保持联系,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随访方式以提高随访率并努力提高随访服务的水平和质量;②直肠癌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损失较大,是随访干预的重点项目;农村患者、改道造口患者、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年龄较大的患者、刚出院的患者生存质量较差,是随访干预的重点人群;③患者对基于双向转诊模式的社区随访较为认可。可通过加强大医院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和联系,加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水平和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随访的能力,通过双向转诊保持与患者的联系,共同做好直肠癌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