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把世俗化理解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嬗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打破信仰主义,使人类生活摆脱对神圣的虚幻追求,从而建立起一个立足于现实的生活图境。那么,道德的世俗化发展就不仅仅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唯一事件,在中国的传统道德向现代道德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过一个类似的世俗化过程。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道德曾被神圣化,强调人应为道德而存在,要见义忘利、去利,极致时甚至要求“灭人欲”而“存天理”。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建立,个体主体地位突显,社会价值观呈现出世俗化和多元化趋势,这必然促使中国社会的道德发展由传统的神圣道德走向世俗道德,即道德从神坛走下人间,走向现实。从利益的角度看,道德的世俗化发展其实是一个从一味地重视和维护群体利益向肯定和尊重个体合理利益的过程,这是与现代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分化发展进程相一致的。因此,道德到了世俗社会,往往被人的天然的、长期被压抑的利己欲望所俘获,一方面呈现出道德肯定个体利益和价值,肯定普通生活,肯定个性发展和自我提升,赋予合理利己行为以正当性,从而促进个体幸福;另一方面,在道德世俗化的过程中,也出现出了新的道德问题,那就是道德理想沦丧,道德冷漠,自我中心主义,利益至上主义等现象盛行等。道德的世俗化发展,对处于利他观念正在形成的青少年道德主体来说,有着双重的影响。我们通过对龙山里耶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当今社会的道德世俗化发展,对于中学生利他观念的形成,一方面有助于中学生扩大道德活动领域,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关系,培养正确的功利主义观念以及树立平等关怀意识等;另一方面,也会动摇中学生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形成的崇高道德信念,世俗的利己观念会抵消中学生接受的利他教育,影响中学生正确的为己利他观念的形成。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有必要消除道德世俗化发展对中学生利他观念形成的消极影响。首先,在家庭道德教育方面,父母应当以身作则,教育子女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做到示范与榜样,其次是社会主流媒体应当有正确的引导,然后是学校教育应当进行反消解式的培养,最后做到中学生自我的反思与判断,形成正确的道德利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