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生长。目前国内外对于MDS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荷瘤小鼠和成人实体瘤,白血病方面仅有个别报道。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儿外周血中MDSC数目、亚群比例、主要功能物质变化,以及对NK细胞的影响,探讨MDSC在儿童B-ALL发病中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儿童ALL的发病机制,并为制定相关的免疫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初诊治疗前和完全缓解后B-ALL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外周血中MDSC(CD11b+CD33+)的数量变化;两种不同亚群:单核细胞样MDSC(CD14+CD11b+CD33+)和粒细胞样MDSC(CD15+CD11b+CD33+)的比例及其变化情况;以及MDSC主要功能物质精氨酸酶1(Arg-1)和活性氧物质(ROS)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各组外周血中NK细胞活化所必需的表面受体NKG2D的表达水平。结果:1.治疗前B-ALL患儿外周血中MDSC数量比例(2.41%±0.45%)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1.56%±0.44%)及正常组(0.68%±0.16%)(F=92.094,P<0.01);且MDSC数量比例与不同危险度分层呈正相关(r s=0.680,P<0.01),即MDSC数量比例随危险度分层升高而增加,不同危险度分层间MDSC的数量比例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23.360,P<0.01);治疗前B-ALL外周血MDSC亚群以粒细胞样MDSC(G-MDSC)为主,完全缓解后B-ALL患儿与正常对照外周血中MDSC亚群组成无明显差别,且均以单核细胞样MDSC(M-MDSC)为主。2.外周血MDSC中Arg-1和ROS的在治疗前B-ALL患儿表达最高(41.00%±9.34%;3004.26±611.05),完全缓解后次之(24.13%±5.49%;2031.75±294.01),正常对照组表达最低(10.72%±4.37%;811.33±195.12)(F=95.285,P<0.01;F=124.089,P<0.01);Arg-1的表达随ALL危险度分层升高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意义(F=1.373,P=0.265);不同危险度分层中ROS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F=6.363,P<0.01),其中高危组表达明显高于中危组和标危组,中危和标危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B-ALL患儿外周血NK中NKG2D的比例在治疗前(21.35%±5.94%)和完全缓解后(14.28%±4.59%)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35.51%±5.25%)(F=78.589,P<0.01),且与MDSC数量比例呈负相关(r=﹣0.558,P<0.01),随MDSC数量增加而降低。结论:1.MDSC在B-ALL患儿外周血中数量增加,且危险度分层越高增加越明显,其治疗前亚群以G-MDSC为主,在治疗后MDSC的数量降低,亚群组成趋于正常,以M-MDSC为主。2.MDSC两种主要功能物质Arg-1和ROS在治疗前B-ALL患儿中表达最高,完全缓解后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儿童。3.B-ALL患儿外周血NK细胞中NKG2D的比例明显低于正常且与MDSC数量比例呈负相关。4.B-ALL患儿中MDSC数量、亚群以及主要功能物质均发生明显变化,同时伴有NK细胞功能下降,本研究结果提示MDSC可能通过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肿瘤的免疫逃逸从而参与儿童B-ALL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