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角下的T市社区矫正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f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措施被引入我国,2003年,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启了社区矫正的本土化进程。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出台,是我国首次就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专门立法,是社区矫正“本土化”的里程碑事件,也是我国刑事执行法治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管理真正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局面。在我国,社区矫正是司法行政部门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管、教育、培训和帮扶,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和现代化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T市的社区矫正管理为研究对象,以“协同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在梳理社区矫正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在研究过程中,使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全面掌握T市社区矫正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该市社区矫正工作所暴露的问题及问题成因,针对这些问题,逐一提出解决措施,为改进该市的社区矫正管理方式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在研究中发现,T市作为我国社区矫正管理工作起步较早的城市,在社区矫正实践中主要存在协同治理主体对社区矫正的认识存在偏差、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执行主体专业性不到位三大方面的问题,其中协同治理主体存在政府本位主义、社会公众对社会化刑罚方式接受程度有限、社区矫正对象在刑意识“两极分化”的问题;协同治理机制存在治理理念不统一、治理职能划分存在隐患、治理政策不成体系、协同治理力度不大的问题,执行主体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低的问题。据此,本文提出社区矫正工作应完善主体建设、解决衔接问题、构建多方协同共治新模式,以期对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戒毒工作成为我国禁毒工作的主要部分,毒品的泛滥、贩卖、吸食毒品等问题诱发的各种违法和犯罪行为不仅扰乱社会治安,而且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社区戒毒”概念在2008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被首次提出,自此全国各地开始了对社区戒毒模式的探索。社区戒毒与以往的强制隔离戒毒不同,它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人性化的工作方法,这和社会工作的一些理念相似,我国也开始购买大量社会工作者投
小说作为高中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作品选录中,小说的选录篇目数量大,这些小说的题材囊括了古今中外各种内容。在全国高考试卷中,涉及小说内容、知识的考察范围广。而在教师教学上,传统的小说“三要素”这一教学模式却愈加凸显其局限性。因而,小说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有效地进行教学转化。叙事学理论可以为高中小说阅读教学文本的解读与鉴赏,提供相应的策略建议,从而优化小说阅读教学的方法。
介绍了国内外电源变换器的新发展,如国内民品、国外民品及航天产品的发展现状,采用主要新技术和新器件的情况,以及国内外电源变换器在电路、结构等诸多方面的进步,以利于化学
2019年既是《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5周年,国内的媒体融合有了更多可能性,挑战也越来越大。媒介融合中的一个产业主体——电视产业,正因融合带来变化影响着它的媒介经营环境的变化、媒介生产理念的变化以及媒介融合生态系统的建立。由于生态的单一性,传统的传媒企业面临媒体融合的总趋势显然缺乏适应性,其弊端逐渐显露,相对封闭的生产系统,强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