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正在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本文紧紧围绕排污权交易制度中的激励问题,从初始分配、市场交易和排污监管三个切入点,探讨了排污权交易制度中的若干激励机制,并对国内外排污权交易的实践进行总结,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排污权交易制度提供经验依据。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包括中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亟待改革、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实施进展情况和规制理论的产生与演进四个方面,申明环境规制和市场激励的协调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三大领域,即排污权初始分配、排污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监管,进行文献综述。提出本文的选题和研究意义,并交待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主要创新点。
(2)阐释了本文研究的理论背景,即排污权交易制度中的产权与激励。通过属性分析,确认环境容量是一种稀缺的功能性资源,也是一种有限的、公共的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形成了环境容量资源配置的价格理论和产权理论。这些理论与环境保护市场化战略直接催生出了排污权交易制度,并解释了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产权激励功能。从产权配置角度,对排污权交易制度进行产权分析。基于产权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框架,阐述了排污权交易制度中的激励机制问题。
(3)对排污权初始分配的三种分配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是:理论上,排污权拍卖方式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都优于其它两种方式,在国际上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该分配方式的应用仍然受到限制。放松了传统排污权拍卖的两个基本假定:考虑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异质性;拍卖信息内生性。将内生信息结构引入到排污权拍卖机制,应用compte(2002)模型建立内生信息初始排污权拍卖分配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分析。在模型假设条件下得出:动态拍卖机制比静态拍卖机制更能激励排污企业搜集信息,从而政府可以获得更多收入。
(4)界定了环保技术创新的内涵,分析了排污权交易制度与环保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机制。交易过程考虑两个重要因素:排污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不断降低污染控制成本;交易过程中需要支付交易成本。在Fischer提出的内生技术创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交易成本函数,建立新的环保技术创新模型,从福利角度重新阐述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环保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模型求解得出:交易成本框架下,排污权交易影响企业环保技术创新的六项激励要素,即削减成本效应、技术模仿效应、排污支付效应、专利支付价格效应、削减交易成本效应和技术模仿交易成本效应,并列出排污权不同初始分配方式下,六要素激励效应的正负性。
(5)建立了排污申报机制的信号博弈模型,分析了排污申报过程中排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排污申报过程中,均衡结果取决于申报的排污量、惩罚和奖励的费用等多种因素。博弈存在多种均衡结果,而且有些均衡效率很低。基于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两种情形,建立了单个排污企业两种类型和单个排污企业连续类型的委托一代理模型,模型得出:完全信息条件下,最优排污量由边际外部成本等于边际污染控制成本确定,并且该污染量是最有效率水平。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次优状态的排污量存在向上的扭曲,高效率排污企业的排污量仍然保持完全信息下最有效率的水平,并获取信息租金。低效率排污企业偏好于谎称自己的类型,从而扭曲了排污量,做出有悖于政府利益的行为。
(6)总结了美国和中国排污权交易实践,在这些实践经验基础上,基于激励机制总结了排污权交易带来的经验和启示。对排污权交易模式的污染减排激励、排污权初始分配制度中的产权激励、排污权交易制度中的市场激励和排污权交易制度中的政府激励进行了详细阐述。
(7)对辽宁省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水环境和水环境管理现状进行了总体描述,从激励机制的角度分析了辽宁省现行水环境管理体制,指出体制存在的两大弊端。对辽宁省水排污权交易制度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辽宁省水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运行机制,即:辽宁省水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四大机制——分配机制、市场机制、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贯穿在其它三大机制中,成为制度有效运行的主线。提出了辽宁省水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包括:实施初始水排污权拍卖分配、培育水排污权交易市场、发挥环保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和逐渐实施水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管理体制变革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