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帖氏“飞针”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面神经功能的影响,通过前后对比、与常规电针治疗的对比探讨帖氏“飞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从而寻找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的新的针刺方法。方法:120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飞针组。常规组予采用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理疗及G6805Ⅱ型电针仪辨证取穴针刺治疗。飞针组予中西医内科治疗、理疗的基础上结合飞针手法辨证取穴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并于治疗后4周评价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多伦多面神经评分系统及其相应的安全性指标。结果:本研究总共入选12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脱落20例,最终治疗组52例,常规组48例。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病程等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等级标准和多伦多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二组的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等级均降低(p<0.05),飞针组的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改善等级显然优于常规组。治疗后,两组的多伦多评分系统评分均升高(p<0.05),飞针组的多伦多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38%,常规组的有效率为68.7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对比未见明显异常,常规及针刺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二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常规组、帖氏“飞针”组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较治疗前均有显著疗效,但通过对比发现,帖氏“飞针”在改善面神经功能功能优于常规疗法。(2)帖氏“飞针”安全有效,疗程短,痛感低,依从性好,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同时证明联合内科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