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由于现代人颌骨骨量逐渐减小趋势与牙列固有宽度之间的矛盾,导致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发病率高,因此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也成为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门诊手术之一。通过分析研究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以及放射影像学检查结果,探索影响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的多种潜在因素,尝试建立一个简捷高效、效度较高的手术时间预测模型,对于准确评估影响临床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相关因素及其强度,控制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提高诊疗效率,乃至节约卫生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与此同时,准确地预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与风险,不仅利于针对不同患者设计有针对性,合理且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便于医患沟通。还可以有目的地对术后疼痛及肿胀、张口受限等术后反应进行预防管控。而且,就规范临床操作而言,也是一项有利于指导大部分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工作的有意义的研究。因此,近年来,该类问题始终是口腔颌面外科,特别是牙槽外科临床科研热点领域之一。除此之外,基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手术时间预测,也可以从一个角度对该手术的难度进行相对准确的预测评估,以指导临床教学,使青年专科医师在接触临床工作早期即具有科学量化的临床思维,能够正确评估每一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的难度,做出充分的术前准备。对于口腔医学生合理安排实习进度和内容,由浅至深,由易至难地逐步开展工作也是有利的。综上所述,本研究着眼于调查分析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的局部多种解剖学因素及其对拔牙手术时间的影响,设计实验方案筛选具有显著意义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较为简捷高效且效度较好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时间预测模型。最终尝试以此帮助术者做出较为准确的预判,以期有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术前术后用药计划及选择等,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创伤、减轻术后反应,避免并发症。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0月8日至2018年12月30日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要求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60名(男29名,女31名;年龄18岁至35岁,平均年龄28.38±4.6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的入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实施一次性单侧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手术。术前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等,并以其术前拍摄的全口曲面断层片,对计划拔除的下颌第三磨牙各部分解剖情况进行数据测量。自术者切开翻瓣后,直至拔除所有牙体组织为止所需时间记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时间(T)。以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各解剖数据为自变量集,拔除时间(T)为因变量,使用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回归对自变量集进行筛选,剔除与拔除时间(T)相关性较小或无相关的影响因素,最终构建一个较可靠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时间(T)预测模型。结果:对所有自变量进行预分析,得出各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相关性从强至弱为:牙根阻力(RB)>年龄(Age)>性别(Sex)>阻生齿体积比例(V)>阻生齿宽度(W)=阻生齿长度(L)>阻生齿与邻牙夹角(A)>阻生齿长轴比例(C/R)>阻生齿的深度(D)>磨牙后间隙(RMS),且绝大部分自变量间均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利用LASSO回归的“惩罚函数”思想通过弹性网络(Elastic Net)模型,把每个自变量加入罚约束,以筛选出数量合理而又最为相关的自变量。在最优λ系数下,被剔除的3个自变量为阻生齿长轴比例(C/R)、阻生齿与邻牙夹角(A)、磨牙后间隙(RMS)。经检验模型存在残差正态性,方差齐性且无强影响点,故符合线性关系。结论:本研究对来自各方可能导致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因而影响其拔除的多种阻力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并赋值,通过测量数据反映阻力情况,共纳入十个自变量。针对生物学变量数据的类型多样性特点,引入拟合误差相对较小、对数据要求较低的LASSO回归分析方法对纳入的所有自变量进行筛选分析,最终选出年龄(Age)、性别(Sex)、牙根阻力(RB)、阻生齿体积比例(V)、阻生齿宽度(W)、阻生齿长度(L)及阻生齿深度(D)这七个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拔牙时间预测模型。下一步针对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的不足,将进一步纳入更多样本数据以提高检验的信度;同时收集不同类型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的病例对研究所构建的预测模型的效度加以验证,通过纳入新的临床真实病例对构建模型进行检验,评估其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