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MM理论认为,在完备资本市场中融资与投资决策是完全分离的,二者不相关。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冲突、税收等不完备因素的存在,企业的融资状况会对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使其出现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的非效率行为。对于融资约束是否会影响公司投资行为这一问题,国内外的研究多是集中在研究融资约束与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关系的问题上,但由于变量的选取,指标的定义,公式的选择,样本的采集和考察的角度等各不相同以及各国的国情不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并未达成一致。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因此考察中小企业上市之后是否面临融资约束问题,并进一步探索融资约束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和优序融资理论对企业融资约束与投资效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理论分析,并立足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分析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相关因素,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然后,选取2005.2009年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融资约束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融资约束,但较上市前融资约束程度有所缓解;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投资不足的非效率投资问题;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说明融资约束是中小板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将中小板上市公司按照实际控制人性质分类发现:投资不足均与融资约束表现出较强的相关关系,从而表明不论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融资约束都对非效率投资有很强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加强自身融资能力、完善资本市场、加快金融发展、建设资信评级体系等政策建议,从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达到减少中小板上市公司投资不足,提高投资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