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介入与坚守——戴厚英创作论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厚英凭借一部《人啊,人!》蜚声文坛,发出20世纪80年代的最强音——呼唤人性、人道主义。她的创作包含着对现实人生的体验,对社会历史的理性思考,对于人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和不满,并渗透着对自我意识的推崇、自我反思与剖析、无意识的寻根情结以及对爱的强烈呼唤,这使她的作品受到众人的瞩目。 从她的作品中可以观测到作家一生的历程、思想转变的脉络,以及介入社会的独特方式。“知识分子三部曲”是对“当代政治对人性的压抑”的反思,展示出当代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倾诉了个人的情感,呼唤“人的觉醒”以及人道主义的回归,彰显了作家的个性自觉,并且凸显出哲学意识。乡土情结决定了戴厚英紧抓住民间风俗人情这一脉,积极地从淮北平原求取其文化的精魂,并将其贯穿有关创作的始终。20世纪90年代,戴厚英更多的是以审视批判的眼光对社会及个人进行最后的反思。 本文从戴厚英人生旅途中独特的感知、情感的倾诉、寻根创作的探索以及她对精神家园的坚守四部分,对其思想和创作历程作一系统而又概要性的把握和剖析。
其他文献
网格作为纽约这座城市的关键坐标系统,在纽约的城市文学书写中很少得到恰如其分的探讨。纽约作为E.L.多克托罗生于斯长于斯最后魂归于斯的地方,是多克托罗主要的文学命脉,对
《华夏集》是艾兹拉·庞德在厄内斯特·费诺罗萨遗稿的基础上,创造性翻译而成的中国古典诗歌集。通晓音乐和文学的庞德,在这部充满了他的“中国梦”的诗集中,同时倾注了对诗歌音
李贽是明清小说研究的先驱者,他较早用评点形式阐释了小说的创作动因、人物性格、情节结构等重要的理论领域,对明清小说评点、创作和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小说观也直接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