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记张其昀的生平及其言论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322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进入19世纪以后,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中国传统意义的士大夫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掌握着近代科学知识的知识分子。新兴的近代知识分子虽然与传统士大夫相比有诸多不同,但传统士大夫的许多精神却被他们继承下来。面对中国内忧外患的现实,他们秉持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精神,或从政、或兴办教育、或创办报刊杂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思考救国救民的途径。 张其昀是近代继承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的知识分子中的一个典型。张其昀,字晓峰,著名的史地学家、教育家。张其昀从小在父亲兆林公、老师陈康黼先生的影响下,决心以后从事教育。1919年他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史地部,在恩师柳诒徵、刘伯明等人的教诲下,更加坚定了他立志于教育的决心。在南高师毕业后,他先是在商务印书馆编辑了四年中学地理教科书,之后在柳诒徵的推荐下,前往国立中央大学任教。1936年,恩师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张其昀应邀至浙大组建史地系,担任系主任,直到1949年去台湾。张其昀一生情系教育,即使后来在台湾国民政府中担任高官,他仍忘情不了教育,终在花甲之年创办了中国文化大学,完成毕生的心愿。 张其昀不是一个躲在象牙塔中的学者,他鉴于中国内忧外患的现实,不断思考救国救民的途径,时刻关注中国时事的变化,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对省制问题、民生问题、政治制度、国防问题、东北问题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938年张其昀在陈布雷的介绍下,加入国民党,担任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一、二届中央干事与常务干事,并被蒋介石直接提名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开始从政之路。1949年后,张其昀随蒋介石去了台湾,在台湾国民政府中先后担任“办公室秘书组长”、“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改造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长”、“国防研究院主任”等要职,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同时他受传统“士为知己者死”观念的影响,为了报答蒋介石的知遇之恩,从一个具有批判意识的知识分子,沦为依附蒋家王朝的帮忙奴才,失去了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张其昀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真挚而深厚,他先后创办杂志《国风》、《思想与时代》,皆以“发扬中国固有之文化”为宗旨。去台湾后,他整理国故,编辑了大量文化丛书,并创办中国文化学院、举办国际华学会议,毕生都在为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努力。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像张其昀这样既兴办教育,又从政、且坚守传统文化道统、同时受传统士大夫正、负面精神影响的知识分子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张其昀生平的重建及言论的考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国近代的知识分子是怎样继承传统士大夫精神的。
其他文献
吃西瓜消暑是美事,剩下的西瓜皮还是养花的好肥料。  西瓜皮含水93.4%、粗蛋白质0.6%、粗脂肪0.2%、粗纤维1.3%、气氮浸出物3.5%、粗灰分1%,另外还含钙0.03%、磷0.02%,经过沤制就能成好肥料。制作方法很简单,具体如下:1.西瓜吃完了,红瓤都刮干净。2.把西瓜皮切成丁,装进桶里,盖上盖。3.把装西瓜皮的桶,放在太阳下晒,放置十天到半月西瓜皮就会出水,这种水就可以用来浇花,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