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正面临着大气污染日益严峻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巨大压力。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还难以采取大规模的直接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在此条件下,中国要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实施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首先在系统分析、总结国内外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理论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进行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实际条件的分析,找出了我国实施协同控制的切入点,研究提出我国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协同控制的基本思路、战略重点;并基于IPCC方法学,结合中国工业行业具体情况,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控制行动对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效应的估算方法;在估算方法中还创新性的利用黑碳在PM2.5中的比重,分行业的估算黑碳的协同减排效应。然后选择淄博市进行案例分析,采用减排量作为标准,利用协同系数探讨各项协同控制措施对协同效应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一)能源措施(提高能源效率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并举)在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中至关重要,而能源措施的实质就在于控制区域能源尤其是煤炭消费总量。(二)产业结构调整措施的协同效应与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和高耗能行业的比重有关。这主要是由于各行业的能耗水平和生产工艺不同造成的,水泥行业具有最高的协同系数,对协同控制效应的贡献大。(三)前端措施是实现常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前段措施都能实现对CO2减排的正协同效应,而末端治理措施却体现了负协同效应。但各项措施对协同效应的贡献是有差别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效提高具有就具有较高的协同系数。(四)温室气体与常规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也要注重对末端治理措施的选择。末端治理措施,虽然会增加CO2的排放,但其在常规大气污染物减排以及黑碳的协同控制方面会带来正协同效应。尤其是对于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质量亟待改善的地区,更要科学理解不同末端治理技术的原理与特征,以便于审慎选择,从而协调改善空气质量与应对气候变化目标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