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于高龄、营养不良或者严重合并症而不能耐受同步放化疗。盐酸厄罗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显示其治疗食管癌有效且毒副作用小。我们的研究探索放射治疗同步联合盐酸厄罗替尼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有望建立一个新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入组经病理学诊断食管鳞癌患者,入组病例原则上需要行同步放化疗但因为高龄、营养不良或者严重合并症而不能行同步放化疗。所有的病例均自放疗开始之日起口服盐酸厄罗替尼150mg/天,共60天。放疗采用调强放疗,总剂量60Gy左右。对于有足够量组织标本的病例行表皮生长因子的免疫组化检测。毒副作用评价参照不良事件评价标准3.0版本。全组的总生存,无进展生存,无局部进展生存时间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自2007年12月到2011年3月,共入组18例病例。中位年龄71.5岁。初诊病例15例,其中TNM分期为Ⅱ、Ⅲ、Ⅳ期者分别为3例、8例、4例;另有3例为复发患者。中位随访17.2个月。全组3度食管炎和3度皮疹的发生率分别为27.8%(5/18)和11.1%(2/18)。2度和5度的放射性肺炎各为5.6%(1/18);无3-4度的肝损伤及血液学毒性。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完全缓解率为11.1%(2/18),部分缓解率为61.1%(11/18),稳定率为27.8%(5/18)。中位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1.1个月和12个月。2年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局部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4.4%、38.9%和66.7%。6例行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5例为3+。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结论:对于需要进行同步放化疗而不能耐受的食管鳞癌病例,盐酸厄罗替尼同步放射治疗耐受性及有效性可,有潜力成为新的治疗手段。但仍需要大样本的研究证实,同时需要探索一些有效的分子预测指标来指导治疗。目的:放疗或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预测放疗和放化疗疗效意义重大。小RNA(microRNA, 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在多种肿瘤发生以及防御等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miRNA与肿瘤预后等密切相关,血清miRNA稳定性好且易于检测,有望成为理想的食管癌疗效预测指标。本研究采用芯片的方法探寻血清中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有放化疗疗效预测价值的小RNA。方法:入组T3-4/N+,M0-M1a期,具有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患者,行放疗或者同步放化疗。于疗前留取血清学标本。定期随访,记录局部复发及生存情况。选取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治疗方式)配比平衡,但是疗效差异显著的A、B组两组各15例(A组疗效好,B组疗效差)。采用芯片法检测两组血清中的miRNA,筛选t检验的RQ值≤0.5或者≥2且P<0.05的miRNA。结果:自2007年8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共留取血清标本187例。自187例中筛选A组15例,B组15例。两组的性别(P=0.543)、年龄构成(P=0.477)、病变部位(P=0.519)、治疗模式(P=0.706)、分期(P=0.879)均无统计学差异。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5.7个月和29.5个月,A组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局部进展生存期均未达到,B组的中位生存期6.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2个月,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P=0.003)。经过芯片检测,上述30例血清中,miR-Q1、miR-R1、miR-S1在A组中表达显著高于B组,RQ值分别为3.6269、4.3804、3.6661;P值分别为0.0499、0.0191、0.0129。另有miR-A2、miR-B2、miR-H1、miR-H2经单因素分析考虑与放化疗疗效相关。结论:血清中miR-A2、miR-B2、miR-H1、miR-H2、miR-Q1、miR-R1、miR-S1可能成为局部晚期食管癌放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但应扩大样本量的研究来验证,检测出最佳准确性的临界值,阐明其作用靶点及途径。目的:术中电子线放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其安全性和急性毒性反应。方法:2008年5月14日至2009年8月4日行术中放疗52例,其中乳腺癌14例,胰腺癌19例,宫颈癌3例,卵巢癌4例,子宫内膜癌1例,肉瘤6例,直肠癌1例,其他4例。初治37例,复发15例。29例行根治术,4例行姑息切除,19例行探查术。术中放疗采用Mobetron1000移动式术中电子线加速器,中位剂量12Gy。观察术中及手术后6个月内的不良事件,参照NCI-CTC3.0进行分级评估。结果:全组中位手术时间190分钟,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2天,术后死亡2例。术后感染3例,经处理后均好转。中位拆线时间为术后13天,52.9%创口达Ⅰ/甲愈合。全组中位随访183天,3度以上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6%,其中最常见的为血液学毒性,其次为腹痛。与术中放疗确切相关的不良事件为1度27.5%,2度3.9%,无3度以上术中放疗确切相关不良事件。结论:术中放疗略延长了拆线时间,但在可承受范围内;手术及术后的并发症与报道相比无增加。术中放疗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术中放疗在术中不可切除T4期胰腺癌的应用可行性及初步结果目的:对术中发现的不可切除T4胰腺癌进行单纯术中电子线放疗的研究,探讨其安全性和疗效。材料方法:入组手术中发现的不可切除的T4期胰腺癌,且术中放疗前有组织学证实。术中行胃肠改道手术和术中电子线放疗,术后依病情是否给予化疗。2009年12月——2011年7月共入组16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7.5岁,肿瘤中位最大直径5cm。处方剂量为90%等剂量线16-20Gy,中位术中放疗剂量18Gy。分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拆线时间、不良反应、局部控制以及生存情况。结果:手术中位时间180分钟,术后住院时间中位10.5天,创口愈合均为Ⅰ/甲或Ⅱ/甲。1年局部控制率80%,1年生存率12.5%,中位生存期9.5个月。术后2度贫血3例,未观察到3度以上的毒副作用。结论:对术中不可切除的T4病变进行单次16-20Gy以上的术中放疗有效且耐受性好,能达到术后同步放化疗相似的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但整体远处转移率高,建议对能耐受者应给予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