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恩格尔系数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由此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子女教育的资金投入和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教育公平问题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与国家对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呈现的不均衡状态形成了不断激化的矛盾,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导致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户籍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是造成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体育与健康课(以下简称体育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以及团结合作、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2012年秋季中小学开始实行的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突出了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本研究将体育课程资源划分为体育课课时量、体育课基础设施资源、体育教师资源、体育课内容资源和课外及校外体育资源五个维度,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包括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河北省S县12所城乡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S县县城和农村中小学在体育课时量、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体育课程基础设施资源的体育场地及场馆建设方面均处于不达标状态;而后又进行了城乡中小学之间体育课程资源的比较,发现农村中学在师生比、体育器材设施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三个方面,与县城中学的情况处于持平状态,在其他维度和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距。综合分析得出,农村小学的体育课程资源最为薄弱。接下来分析了影响体育课程资源城乡差异的因素。最后,结合影响体育课程资源的因素和S县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