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合中创建第三空间——霍米·巴巴视野下的《印度之行》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exc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他的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六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应剑桥大学邀请所作的一系列讲座的演讲集。其中,于1924年出版的小说《印度之行》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评论,被认为是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就被各国的文学评论家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早期的评论多着眼于小说的政治背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评论家从美学角度更多地探索了小说中节奏与象征等写作技巧的运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后殖民理论的兴起与发展,某些评论家探讨了小说中体现的女性主义,也有评论家在挖掘作者性取向的基础上剖析了小说的独特的写作视角。但是,小说当中体现的殖民地特有的杂合文化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借助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英属印度殖民地文化杂合性的特点,探讨对抗性文化之间不断碰撞、不断商讨所产生的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交叉互动的文化空间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全文共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对作者福斯特及小说《印度之行》作简单介绍,回顾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相关研究,并简要概括本文的篇章结构与内容。第二章简介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重点介绍其杂合理论与第三空间理论。第三章论述在英属印度殖民地的杂合环境下,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单纯的统治与压迫的关系被打破,在印度一切都神秘莫测又无法确定的环境中,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所体现出的更多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既吸引又排拒的相互依存状态。在充满模糊杂合性的矛盾状态下,被殖民者对殖民者进行的不同程度的模拟搅扰并动摇了殖民者的权威,殖民者的优越性与纯正性受到了挑战甚至是被殖民者的嘲弄。第四章通过展现小说中几位主要人物的关系伴随情节的发展变化,论述了第三空间是如何在殖民地模糊混杂又相互依存的环境中被创建的。围绕马拉巴山洞一行前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小说最后几个章节对印度精神淋漓尽致的描绘,在这充满矛盾变化的过程中,隐含其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逐渐展现出来;介于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空间逐渐呈现开放的态势,使得西方殖民者二元对立的哲学与文化方式的固定性与绝对性被彻底打破,殖民者的强势文化因此而受到打击,而被殖民者的弱势文化在这种不断的协商和艰难的互动中有所增势。第五章在上述两个章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英属印度殖民地的矛盾模糊杂合性的特点对当今世界的文化认同具有更加现实的指导意义。产生于这一矛盾杂合的第三空间,并不是静态、僵化、完全对立的;相反,在不同文化之间不断接触、断裂、反复商讨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加强认同彼此的文化差异,也更有助于实现平等的交流。
其他文献
大口径灌注桩已在桩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大口径灌注桩的桩底沉渣 ,桩端及持力层存在相对软弱的夹层 ,桩身离析和断桩等问题又严重影响其承载力的发挥。注浆处理桩基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女性的地位,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后女性主义应运而生。此后,很多人热衷于研究女性主义理论,并且通过不同的媒介研究女性主义,其中,电影就是
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使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教学改革还不是完全的彻底的,就初中的语文教学来说,由于多年传统教学积累,使语文在新课程中仍然处于讲授低效的状态。因
期刊
每年三月中国两会期间召开的政府记者招待会,通过一问一答的直接交流方式,为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提供了良机。优秀的交替传译为记者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重要保证。不过
目的探讨尿中2-萘酚作为焦炉工多环芳烃接触水平生物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以某市钢铁炼焦制气厂109名工人和50名本厂机关工作人员为对象,收集周末班后尿20 ml,用改良的碱解
转化问题学生的先决条件是全面、多方位地了解问题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寻求相应的办法。发现"闪光点",扬其长去其短。坚持耐心教育,齐抓共管,启发自觉。创造良好的集
期刊
培育具有当代工匠精神的大学生,是全面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钢琴技能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学生提升音乐素养、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等综合知识水平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