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掺杂聚氨基酸修饰电极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研究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el_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金属掺杂聚氨基酸修饰电极的制备进行研究,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巴胺(DA)与Cr(Ⅵ)在不同酸度下的相互作用,探讨了两者在银掺杂聚L-酪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相互作用的机理。在人体中,D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的测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DA常与尿酸(UA)共存,且两者的氧化峰电位接近,用一般的电极难以把两者的峰分开,阻碍了两者的同时测定。聚氨基酸修饰电极有特殊的三维空间结构而且聚合膜对化学功能团具有选择性响应,可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聚氨基酸修饰电极上掺杂金属,可以利用导电聚合物与金属粒子的协同效应,提高修饰电极的灵敏度和电催化性能等,吸取两者的优势,制备了铜掺杂聚L-天冬氨酸修饰电极,在该修饰电极上,对DA和UA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探讨,不需分离实现了DA与UA的同时测定,形成了可行的研究思路。建立了一种简便、快捷的电化学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的活体或在线分析(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的分析等)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在研究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金属掺杂聚氨基酸修饰电极的制备及性质;2)DA与 Cr(Ⅵ)在修饰电极上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及作用机理;3)DA与UA的单独和同时测定;4)方法在生理样品中的实际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制备了银掺杂聚L-酪氨酸修饰电极,研究了DA与Cr(Ⅵ)在修饰电极上的相互作用。从相互作用前后两者的峰电流和电位的对比研究两者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2、研究了DA和UA在铜掺杂聚L-天冬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利用循环伏安法把铜和L-天冬氨酸两种物质聚合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所需要的铜掺杂聚 L-天冬氨酸修饰电极,该电极对两者都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 pH3.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当扫描速率为120mV/s时,DA和UA的氧化峰电位分别为0.429V、0.617V,两者氧化峰分开0.188V,不用分离可实现对两者的同时测定。采用循环伏安法(CV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s法)同时测定了DA和UA。CV法和DPVs法同时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DA:3.00×10-6~4.00×10-5 mol/L、4.00×10-5~1.00×10-4mol/L(CV)、3.00×10-7~3.00×10-6mol/L、3.00×10-6~1.00×10-5mol/L(DPVs),UA:8.00×10-6~5.00×10-5 mol/L、5.00×10-5~2.00×10-4 mol/L(CV)、3.00×10-7~5.00×10-5 mol/L、5.00×10-5~2.00×10-4mol/L(DPVs);检出限分别为8.0×10-7mol/L、1.0×10-6mol/L(CV)和3.0×10-7mol/L、3.0×10-7 mol/L(DPVs)。该方法用于药物和人体尿液中UA和DA的同时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以氯甲基甲醚为氯甲基化试剂,ZnCl_2为催化剂,合成了氯甲基化率分别为140%和160%的氯甲基化聚芳醚砜(CMPSF),再分别与的丙烯酸(AA)和单羟基查尔酮(HC)反应,制得了到在侧链上含有部分丙烯酸结构和查尔酮结构的光敏性氯甲基聚芳醚砜CMPSF-HC和CMPSF-AA,并用1H-NMR、FT-IR等进行结构表征。CMPSF-HC和CMPSF-AA均具有良好的光敏性,在UV照射下,分子
光致储能体系是将能够产生光电效应的半导体电极与储能电极有机结合,它可以直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这种储存能量的方法可以减少太阳能电池造成的能量损失并节约成本。
氢能作为一种具有高燃烧值和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被认为是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产品之一。氢气是氢能最好的载体,在诸多的制氢方法中,利用电能和太阳能催化制氢是两种非常有效
蛋白质作为生命现象中最基本的基础物质之一,其分离纯化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人类对蛋白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而已报道的纯化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亲和层析、电泳等大多成本高、操作繁琐,用吸附的方法纯化和分离蛋白,与上述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时间短且成本低廉等优点。本文选用天然生物质—花生壳作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在其表面接枝具有特异性吸附作用的官能团或简单的酸碱活化制备而成不同的吸附剂,很大程度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