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95-5p对结直肠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调控NOTCH2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在全球分别位于第三位和第四位。该病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较为多发,而在南亚、中亚及非洲则比较少见。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对于CRC的早期诊断与预后的评价依然是个难题,并且大约有20%的CRC确诊时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目前我国CRC的五年生存率仅为31%。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过高的治疗费用以及与病理分期明显相关的高死亡率等原因使CRC的人群筛查显得非常必要。因此,通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CRC的发生和进展机制,寻找特异性更强、敏感性更高的诊断标志物,将为CR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标和策略。miRNA是一类进化保守的短链RNA分子,长约22个核苷酸,它们的主要作用方式是通过与靶位点的mRNA 3’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结合诱导mRNA降解或抑制mRNA的翻译过程从而造成靶基因的蛋白质水平下降。miRNA参与了癌症患者体内多种生物学行为,包括细胞增殖、分化、侵袭、转移和疾病预后等,在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演变中miRNA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单个miRNA可以同时靶向多个基因的mRNA,同时单个mRNA也可以同时被多种miRNA调节。由于细胞内大量的miRNA的存在,这种双向的调节方式构成了细胞内复杂的作用网络,参与了生物体内许多的生理过程和疾病的发生。近些年来,通过研究CRC组织中miRNA表达谱的特点分布,已经发现了 CRC中存在众多表达失调的微小RNA。研究证明这些特异性的miRNA与CRC发病机制、转移、复发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关于miRNA在CRC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已有研究表明某些miRNA在CRC的致癌性方面具有显著意义。迄今为止,我们对miRNA在癌症组织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还只是一部分,其内在的详细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的研究以CRC组织中特异性的miR-195-5p为出发点,对其在CR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研究,从体内外水平探讨其对CRC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期为CR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线索。第一部分结直肠癌组织及结直肠癌细胞系中miR-195-5p的表达水平变化目的:验证结直肠癌miRNA芯片数据中筛选出的miR-195-5p在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前期课题组对选取于公共平台上的结直肠癌miRNA芯片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从中筛选出了具有显著表达差异的miRNA,包括高表达的miRNA和低表达的miRNA。对低表达的miRNA,我们进一步进行了聚类分析,从中筛选出了显著下调且与预后密切相关的miR-195-5p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2011-2015年间的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配对组织样本库中,随机选出30对具有明确病理诊断、患者手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放、化疗等治疗手段的标本,利用qRT-PCR的检测方法对该30对组织样本中miR-195-5p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测定。同时,自武汉大学细胞库购买了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和DLD1与正常肠上皮细胞系NCM460,利用qRT-PCR的检测方法对结直肠癌细胞系与正常肠上皮细胞系中miR-195-5p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组织样本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95-5p的表达量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有明显差异,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量要明显小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进一步证实了我们前期芯片综合分析的结果。同时,我们也选取了两种结直肠癌细胞系和一种正常肠上皮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表达量进行检测。细胞实验结果显示,miR-195-5p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量要明显低于其在正常肠上皮细胞系中的表达量。结论:miR-195-5p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低表达,下一步将研究miR-195-5p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第二部分miR-195-5p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其在裸鼠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目的:探讨miR-195-5p在人结直肠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在体内环境下对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利用合成的miR-195-5p模拟物和抑制剂及其对照,瞬时转染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和DLD1,探讨miR-195-5p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利用CCK8和EdU两种方法,检测miR-195-5p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iR-195-5p对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情况;利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裸鼠成瘤实验检测miR-195-5p在体内环境下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在细胞功能实验中,CCK-8检测表明在48h和72h时,过表达miR-195-5p组的细胞的OD值与对照组比明显下降,抑制miR-195-5p组的细胞的OD值则明显上升;EdU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95-5p能够显著减少结肠癌细胞的DNA合成,即抑制细胞的增殖。而抑制miR-195-5p组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DNA的合成增多,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强;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过表达miR-195-5p组和抑制miR-195-5p组的细胞中处于早期凋亡的细胞的比例均无明显增高;划痕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8小时后,过表达miR-195-5p的两种结直肠癌细胞的运动能力受到明显的抑制,而抑制miR-195-5p后,两种结直肠癌细胞的运动能力有所增强;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95-5p组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而抑制miR-195-5p组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上升。在裸鼠成瘤试验中,我们证实miR-195-5p能够抑制裸鼠皮下结直肠癌细胞系的增殖能力,实验组的瘤组织的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小,重量明显较低,表明miR-195-5p在体内环境中也具有明显的抑癌作用。结论:miR-195-5p能够调节结直肠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miR-195-5p是一种抑癌性的miRNA,它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并且其在特定的裸鼠体内环境中也具有明显的抑癌功能,参与了对肿瘤组织生长的抑制作用。第三部分miR-195-5p靶标预测和验证目的:预测miR-195-5p可能的作用靶标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对miR-195-5p的可能作用靶标进行配对检索,筛选出可能的作用靶基因,并确定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联系。基于功能学方面的结果,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的方法测定miR-195-5p在细胞中与靶基因的结合情况,同时结合qRT-PCR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方法进一步确认miR-195-5p在细胞中对靶基因的调节情况。并通过qRT-PCR检测、Western蛋白印迹实验及免疫组化试验验证在裸鼠体内环境下miR-195-5p对预测的靶基因的作用。结果:通过几种主要的生物信息学预测方法对miR-195-5p可能的作用靶点进行搜索和筛选后,我们预测到miR-195-5p可能参与了对NOTCH2通路的调节。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的结果说明miR-195-5p能够直接与预测的NOTCH23’UTR结合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调控NOTCH2表达的潜能。而该位点突变后,miR-195-5p与NOTCH2原始匹配序列的结合明显下降。qRT-PCR检测和Western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miR-195-5p类似物能导致细胞中NOTCH2通路相关 mRNA(Jagged1,Jagged2,Hey1,Hes1 和 Smad3)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miR-195-5p抑制剂处理细胞后NOTCH2通路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呈现一定程度的升高,且这些蛋白的表达量与NOTCH2通路相关mRNA表达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并且通过对成瘤组织进行的qRT-PCR检测、Western蛋白印迹及免疫组化试验,进一步验证得到了 miR-195-5p在裸鼠体内环境中同样能够抑制NOTCH2通路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的结论。结论:miR-195-5p在结直肠癌细胞及特定的裸鼠体内环境中都能够靶向调节NOTCH2通路的表达。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邻足突间形成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SD),维持肾小球正常滤过功能。SD区结构和功能损伤将导致足细胞细胞骨架稳定性减弱、足细胞脱落/丢失,最终发生进行性蛋白尿。Nephrin是SD区的重要组成元件,跨膜表达于足细胞胞膜,其胞外段包含有Ⅲ型纤连蛋白样结构和IgG样区域,可通过嗜同性或嗜异性作用与相邻nephrin分子或neph
目的:探讨孤儿核受体NR2E1对胰岛素抵抗小鼠胰岛β细胞代偿性增殖的调控作用,体外实验研究NR2E1对葡萄糖和胰岛素作用下NIT-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其下游靶点进行探讨和验证。方法:Crispr-cas9法构建NR2E1基因敲除鼠,基因型鉴定后,8周龄NR2E1-/-鼠(KO-NR2E1)与对应的同窝WT鼠各24只,随机分为以下四组:(1)NR2E1-/-鼠,标准饮食(standard diet
第一部分目的:应用柔性电极阵列半植入大鼠的大脑硬膜外,建立皮层电刺激通路并进行运动皮层绘图,初步评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8只,建立硬膜外植入电极阵列的动物模型及皮层电刺激通路。植入术后第2,5,8,11,14天大脑的电极阵列覆盖区的运动皮层绘图并纵向比较不同时间点测量值的统计学差别,同时第14天后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评估其安全性及可靠性。结果:8只参与实验大鼠均能
背景复发与进展是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ncer,BUC)典型的生物学行为特征。提高BUC患者就诊时高复发进展风险的预判能力,可有效改善其诊疗及预后水平。肿瘤在体细胞生物学行为分析可用于评估肿瘤复发进展风险,其检测依赖荧光图像技术的发展,但在实现过程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种纳米半导体晶体,因具有独特光学性质,被广泛应用在
背景: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手术和放化疗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恶性宫颈癌仍有较高的死亡率。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宫颈癌侵袭转移机制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CCL20/CCR6是肿瘤微环境中的趋化因子的成员,高表达于肝癌、胰腺癌和乳腺癌等肿瘤,与肿瘤的预后不良相关。AEG-1在肝癌、神经母细胞瘤和乳腺癌等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作用。但是CCL20/CCR6和A
背景: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内较严重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思维迟滞、妄想、思维缺失等)、感知觉障碍(感受到不存在于客观环境中的感官刺激,如幻听、幻视、幻触、幻嗅等);这些症状的存在可导致特异的思维、情感或是行为表现,且这些表现与症状有很高的关联性,但与对客观环境则呈严重的不协调、瓦解表现。由于精神分裂症症状表现复杂,且患者或家属亦无法准确、客观的描述患者的体验,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慢性退行性疾病,传统治疗药物尚不能从根本上修复PD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随着对P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新靶点得以发现和应用,包括一些小分子靶向化合物。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脑中最重要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能促进神经轴突生长和突触形成以及突触蛋白表达,并增加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受体的表达。体外实验还证实DHA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成
目的: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慢性脑低灌注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不仅与能量代谢障碍、神经元电活动异常、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等病理改变有关,淀粉样肽级联反应、tau蛋白病理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
背景(1)遗传性共济失调根据其遗传模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和线粒体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ARCA)属于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Friedreich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E缺乏性共济失调、Charlevoix-Saguenay常染色体隐性痉挛性共济失调(ARSACS)、脂蛋白缺乏症以及1型和2型动眼神经失用性共济失调
研究背景及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最新数据统计,2012年全球新发GC约951000例,占所有肿瘤新发病例的6.8%,而GC病死人数为723000人,占所有肿瘤病死人数的8.8%,G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分别排第五位和第三位。另外,每年超过70%的胃癌新发病例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由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