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或特大城市郊区农村的“灯下黑”现象相当普遍。农业出路狭隘,农村边缘化,农民生计发生问题。为此,有关城市在实践中不断在探讨郊区农村的发展定位问题,如“离土不离乡”的就地农村工业化政策、“三集中”战略、“农民变市民”之类。学术界也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研究,指出农业弱势、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下是导致农村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农村的集约化经营、工业化与城市化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出路。但这些理论与实践都有一个根本问题:大城市郊区还要不要农村。人们采取的基本策略是三农的非农化,但无论如何,城市的扩张终究会有边界。因此,大城市郊区农村的出路何在,是回避不了的问题。对此,现有的研究和对策显然不能有效回答。 本文从大城市郊区农村价值的角度来研究农村边缘化问题。认为大城市郊区农村价值的流失是其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实现这些价值,能够极大地拓宽大城市郊区农村的生存空间。并且让大城市拥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美好乡村。 本研究认为:农村的价值会随着时间和空间区位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城市的发展,郊区农村的价值也在发生着改变。总的来说,大城市郊区农村的价值在不断提升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生态、景观、文化等非市场价值在城市化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稀缺。因此,大城市郊区农村的发展定位也应随着城市的发展做相应的调适。 通过几组经典经济学模型的应用,本文论证了大城市郊区农村价值的完全实现是有利于城乡共同发展的。对现有农村传统产品经济模式下农村价值的流失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产权不明晰、游戏规则不明确,农村自治力量的弱化制约着农村从产量农业向质量农业、产品农业向服务农业的转变,从而导致农村可市场实现的价值在流失;同时农村价值的外部性、城乡关系的割裂以及政府转移支付的不足、缺位与错位也导致农村非市场价值的流失。由于这些价值的流失,导致了农村创造这些价值的能力的下降。这些问题是农村边缘化的基本原因。 基于上述分析,本论文提出了缓解大城市郊区农村边缘化的基本思路。笔者认为,大城市郊区农村的价值提升需要同时在三个方向上展开。针对城市居民对高品质、高安全性、个性化农产品需求的增长,实现由传统产量农业向质量农业的转变;针对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向往绿色、追寻传统的渴望,实现从传统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承担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保护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使命,城市为之给予补偿。以上三层价值的叠加,可以终止农村边缘化趋势。 基于现有制度环境下农村发展模式不可能自发实现转变的事实,研究提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