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研究以中澳合作项目“通过改进家畜生产和完善草地经营系统改善内蒙古养羊牧民的生活状况”为支撑,在对基础数据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在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条件下,通过澳大利亚草畜平衡模型(StageⅠ)、牧场系统优化模型(StageⅡ)的综合分析,得出太仆寺旗最适宜的放牧率在1.75羊/hm2到2.375羊/hm2之间,超过这一范围,牧民收入将明显降低。为了验证模型分析结果,在研究区域设定5个放牧强度,分别是A:0.5羊/hm2、B:1.125羊/hm2、C:1.75羊/hm2、D:2.375羊/hm2、E:3羊/hm2,同时设定一个不放牧的对照区域(CK),开展不同放牧率下草场植被与土壤特征的研究,通过不同放牧率对草场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影响结果来寻求当地最适放牧率,为有效减轻草场退化,增加牧民收入,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草地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群落特征的测定结果表明,放牧率超过1.75羊/hm2后,植物群落的密度、盖度均开始下降;放牧末期9月份克氏针茅高度在1.125羊/hm2和1.75羊/hm2区分别达到49.02cm和45.88cm,超过1.75羊/hm2后,克氏针茅高度就明显降低。2.对群落重要值的计算结果表明,克氏针茅的重要值在9月份达到放牧率1.75羊/hm2(重要值为33.3)后就开始下降;净初级生产力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1.75羊/hm2放牧区达到最大值298.69g/m2, 1.125羊/hm2和1.75羊/hm2放牧率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 1.125羊/hm2和1.75羊/hm2两个放牧率的土壤含水量无论在哪个土壤层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0-5cm土层,从7月份开始,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容重呈增加趋势。短期放牧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10cm的土壤层中。4.试验截至9月,在放牧率1.75羊/hm2的试验区,绵羊体重平均值达到了51.53kg;而绵羊体重的日增重以放牧率1.125羊/hm2时达到最大值146.875(g/d/sheep)。5.通过绵羊体重平均值、牧草地上现存量、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灰色关联度四个指标,得出最适宜当地的放牧率范围在1.125羊/hm2、1.75羊/hm2之间。该结果与模型分析结果基本相一致,当地最适宜的放牧率范围介于1.125羊/hm2和1.75羊/hm2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