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属叶螨科叶螨属,是蔬菜花卉瓜果上的重要害螨。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隶属于植绥螨科(Phytoseiidae),是叶螨的专性捕食者,是生物防治中应用较为成功的捕食性天敌。目前智利小植绥螨的大量繁殖是通过寄主(矮生菜豆)-害螨(二斑叶螨)-天敌(智利小植绥螨)的模式。此生产过程繁琐、技术要求高,规模化产业化难以实现。为了提高智利小植绥螨的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本研究基本思路是若二斑叶螨的人工饲料得以解决,其生产过程中环节过多的问题、效率低下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叶螨口器形态结构、及取食机制以及其与叶螨食性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测定了寄主植物及二斑叶螨体内的营养成分含量,研究了人工饲料的成分及比例。第一部分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二斑叶螨、山楂叶螨及苹果全爪螨的口器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三种叶螨口针鞘呈倒U型的囊状结构,二斑叶螨和山楂叶螨的口针鞘细长,苹果全爪螨的口针鞘相对短粗。二斑叶螨、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的口针长度分别为162.5μm,203.0μm,155.0μm,口针的有效长度分别为110.8μm,149.6μm,107.1μm。叶螨不在取食状态时,左右两口针独立存在。取食过程中,左右口针相互交错延伸。取食时,两口针相互连锁,嵌合形成一根口针,并在口针内形成食物道和唾液道。二斑叶螨和山楂叶螨的食物道中均含有脊状突起,苹果全爪螨的食物道较光滑。三种叶螨口针内均含树突道。口针的下方有两条曲线型的导管。三种叶螨均有喙窝、喙腔结构,二斑叶螨的喙窝呈不规则的四边形状,山楂叶螨的喙窝类似于心形,苹果全爪螨的喙窝近似于圆形。喙腔两侧有两根管道,呈“八”字形。三种叶螨拇爪复合体的尖爪有分叉,分叉程度为:二斑叶螨>苹果全爪螨>山楂叶螨。尖爪基部有一小孔。二斑叶螨的端感器细长型,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的端感器短锥形。三种叶螨端感器的长宽比分别为1.58、0.74、0.88。二斑叶螨的背感器梭形,而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则为小枝状。三种叶螨背感器的长宽比分别为2.19、3.19、2.71。三种叶螨的刺状毛均为小枝状且刺状毛的长宽比分别为5.67、6.18、5.15。本试验有一新发现:端感器为叶螨的吐丝器,丝从端感器的顶端分泌出。试验详尽地研究了口器形态结构的差异,揭示了口器形态结构与其食性的关系及取食机制,为二斑叶螨人工饲料研究提供技术支撑。第二部分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寄主植物(芸豆)及二斑叶螨体内的营养成分(总蛋白、游离氨基酸、总糖、维生素类),以此来推测二斑叶螨所需的营养成分及比例。试验样本:新鲜芸豆叶片、被叶螨为害的芸豆叶片、二斑叶螨、饥饿二斑叶螨。测定结果如下:四种样品中总蛋白含量均是最高的,维生素的含量较低,均不足100ng/mg。新鲜芸豆叶片被二斑叶螨为害一周后,总蛋白和总糖的含量分别减少了46%、34%,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反而增加了105%。第三部分利用培养皿饲养二斑叶螨以此来判断二斑叶螨人工饲料的膜及饲养效果。结果如下:利用parafilm膜覆盖的芸豆叶片饲养二斑叶螨,新鲜的芸豆叶片作为对照,两种处理二斑叶螨的平均产卵数和存活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以清水为对照,新鲜芸豆叶片的水溶液饲养二斑叶螨能够延长二斑叶螨的寿命,延长了一周。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8种饲料配方饲养效果不佳,存活时间为3天,平均产卵量仅达2粒/头,存活率只有20%左右。本试验为二斑叶螨人工饲料的基础性研究,为后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