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莓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L)小浆果果树,本研究以夏果型树莓“费尔杜德”(Fertod Zamatos)和秋果型树莓“哈瑞太兹”(Heritage)两个品种为试材,从落花后到果实过熟共采样7次,分别是花后7d、14d、21d、28d、30d、32d和34d。通过研究果实生长发育期间重量、大小、糖、酸、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和果实色泽发育有关成分的动态变化、超显微结构变化,从而揭示树莓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今后果实生长发育调控及制订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如下:
(1)两品种从座果后到花后32d即可采成熟期,无论果实鲜重、纵横径、体积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费尔杜德”的生长曲线表现为“双S”曲线,在花后14d~21d和28d~30d两次速长期之间有一个缓慢生长期,品种“哈瑞太兹”的生长曲线表现为“单S”曲线,在花后21d~30d有一个明显的快速生长期。
(2)两品种果实发育期间可溶性同形物、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可溶性果胶含量均是逐渐增加的;总酸、淀粉、维生素C、原果胶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分别在花后28d、14d、28d、21d达到最高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上是呈减少趋势,但是在花后32d有增加,且哈瑞太兹增加显著;纤维素含量是持续减少,花后34d达到最小值。
(3)两品种果实发育期间总酚含量是先增加,在花后14d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少;叶绿素含量均减少,在花后32d没有检测到叶绿素;花色苷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持续增加。
(4)“费尔杜德”果实发育早期,结构完整,初生壁与中胶层呈现明-暗-明区域结构,质膜完整,细胞质致密,细胞器丰富;而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质壁渐渐分离,液泡扩大化,中胶层明-暗-明区域结构有溶解的迹象,细胞器减少;成熟阶段细胞壁瓦解,细胞质液化,细胞膜断裂,果实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