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成年肥胖症的患病率很高,治疗非常困难,而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成年期肥胖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儿童单纯性肥胖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免疫水平、运动机能及心理健康等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因此,研究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西壮族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两个部分的进行研究:一、通过横断面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近年来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患病率、分布特点及长期变化趋势,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采用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WGOC)于2003年11月推出的中国学生超重肥胖体重指数值筛查标准,资料录入计算机,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二、对266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与266例体重正常的儿童,按同民族、班级、性别,出生日期±2个月、身高±3厘米进行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体重正常儿童的环境相关因素和遗传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环境相关因素和遗传因素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中的作用。对全部调查项目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分类资料采用X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一、广西壮族少儿生长发育特点与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现状调查1985——2006年,随着广西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壮族学生的身体形态生长水平有明显的提高。①身高的增长。1985——1995年的10年间,7~15岁壮族学生的身高平均增长为:城男3.52cm,乡男1.59cm,城女2.67cm,乡女1.50cm。1995——2006年的11年间,7~15岁壮族学生身高平均增长:城男2.41 cm,乡男2.33cm,城女2.00 cm,乡女2.82 cm。②体重的增长。1985——1995年,7~15岁壮族学生的体重平均增长值:城男2.53kg,乡男1.01kg,城女1.84kg,乡女0.41kg。1995——2006年,7~15岁壮族学生的体重平均增长值:城男3.83kg,乡男3.50kg,城女1.96kg,乡女2.19kg。③BMI的增长。从2000——20006年6年间,7~15岁壮族学生BMI平均增长为:城男0.53 kg/cm2 ;乡生0.47kg/cm2;城女0.52 kg/cm2;乡女0.43kg/cm2。壮族少年儿童的身体形态的生长水平处于长期趋势中的快速增长阶段。壮族儿童身高先于体重进入突增期。壮族儿童身高、体重突增期在城乡男女学生间有明显的差异,表现在男生进入突增期的年龄一般比女生要晚1~2年,同性别乡村学生进入身高、体重突增期的年龄比城市学生稍晚,但是增长速度稍快于城市学生。1995——2000年壮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呈稳步上升趋势,仅5年的时间,7~15岁城男超重率增加2.24%,乡男超重率增加0.46%,城女增加3.04%,乡女增加0.77%。肥胖率为城男上升了2.12%,乡男下降0.11%,城女上升了2.91%,乡女上升了1.22%。本次研究结果:城男的超重、肥胖率分别7.10%、3.35%,乡男的分别为3.31%、1.72%,城女的分别为5.43%、2.56%,乡女的分别为3.05%、1.46%。壮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各群体各年龄段超重率基本是肥胖率的两倍,提示今后肥胖的流行潜力较大。超重肥胖的高发年龄段为7~8岁和11~13岁,应作为重点防治人群。壮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接近2000年中西南地区汉族学生水平,低于同期经济发达南方城市深圳的水平,表现出与以往研究成果的一致性。二、广西壮族儿童单纯性肥胖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儿童肥胖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父母一方肥胖、父母双方肥胖、出生体重高是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按BMI进行连续性变量分析,显示父母BMI越高,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性越大。出生时的体重越高,发生肥胖的危险性越大。母乳喂养是肥胖的保护因素;早餐不规律、早餐为面食糕点类食物易导致儿童肥胖;儿童食欲好、食量大,暴饮暴食,喜食甜食、油炸食品、肥肉、动物肝脏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儿童肥胖与儿童对运动的喜欢程度、运动强度、运动次数、运动时间及睡眠质量有关。显示越不喜欢运动,睡眠质量越高,看电视时间越长,发生肥胖的危险性越大。运动强度越强,每日运动时间越多,发生肥胖的危险性越小。未显示儿童肥胖做作业时间、睡眠时间有关。儿童肥胖与儿童的学习、情绪有关。父母对健康、肥胖、营养的认识,父母的养育态度,家庭经济情况,家庭饮食习惯对少儿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家庭饮食环境的优化是少儿肥胖防治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