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藻的食用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因为它是一类重要的食物资源。在全球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国是一个海藻生产大国,但在海藻产品的开发利用及食用安全性研究上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这于我们这样一个海藻资源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基于目前我国海藻类研究的现状,探讨如何提高海藻的食用安全性,研究拓宽海藻加工利用的的途径。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重点公益项目资助(项目号:2002DIA300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1.分析研究了我国不同海域海水中砷的含量;探讨了测试海藻中砷含量的方法。
2.以食品中重要污染物砷为研究目标,全面分析了我国主要食用海藻中砷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
3.利用干海带为试材,研究分析降低海藻中砷的含量,并提高其食用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4.根据目前海藻食品市场的现状,进一步开发研制了海带的相关产品。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与结果:1.不同海域海水中砷的含量不同,即海水中的砷含量存在着地域性差异,根据测定结果,几个测试地区海水中的砷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大连、青岛、威海。这种状况与地区工业发展、环境污染因素及海况有关。
2.砷的测试方法对海藻中砷的含量也有影响,不同的方法导致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
3.海藻中的砷包括无机砷、有机砷,二者之和为总砷,其含量测定根据国家标准(GB/T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测出无机砷和总砷后,再计算出有机砷,即有机砷的含量不是实际测定出来的,而是根据测得的总砷与无机砷的含量计算出来的,这无疑会使有机砷的测试结果直接受到测得的总砷与无机砷的结果的影响,因而要求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极为精确。从测定结果看,海藻中无机砷含量大大低于有机砷含量,而无机砷的毒性又远远高于有机砷。
4.海藻的含砷量直接关系到其食用安全性。根据研究显示,目前我国食用海藻中砷的含量经常有超出国家规定限量标准的现象,这与环境污染有关,不治理环境污染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海藻中砷含量超标的问题。海藻中砷的含量与海藻的产地种类及海藻不同的部位有密切的关系。不同产地的水域中海水的含砷量不同,导致海藻中砷的含量不同;不同种类的海藻自身富积砷的能力不同,使得各种海藻中砷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同一海藻中的砷也不是均匀分布,不同的部位,由于受生长过程的影响,其中砷的含量也有差异。
5.海藻中的砷可以通过各种物理或化学处理予以去除,可以用酸或碱溶液浸泡处理来降低海藻中砷的含量,也可以用水长时间浸泡或者用沸水处理来降低砷的含量。但是不同的处理方法处理的效果也不相同,根据研究证明化学方法处理的效果要好于物理处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采用简便实用的处理来有效地降低海藻中砷的含量,同时又不降低海藻的营养价值。
6.食用海藻目前在我国的消费量还不大,为了提高民众对海藻营养价值的认识水平,同时保证海藻的食用安全性,可以根据海藻的特性开发出不同特色的海藻食品。海藻食品要求营养丰富、风味宜人,而且保持较高的食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