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别处理制度(ST制度,Special Treatment)是我国证券市场针对上市公司出现连续亏损或者财务状况异常现象的一种警示制度。实质上,ST制度并不是对上市公司的一种处罚和制裁,而其目的在于向投资者揭示潜在的投资风险,并督促上市公司改善经营,同时完善资本市场的退市机制。
一旦戴上“ST帽子”,上市公司每日股价涨幅会受到正负5%的限制,并且中期报告需要审计;只有当这些公司满足扭亏为盈、财务和主营业务恢复正常、每股净资产高于股票面值的一般条件才可以向所在的交易所申请撤销特别处理,经批准后方可摘掉“ST帽子”。
本文只研究沪深两市的特别处理撤销事件(ST摘帽事件),不研究戴帽事件。从1998年至2008年来看,沪深两市的摘帽事件往往会造成事件前后出现股价的冲高回落现象(Spike/reversal phenomenon),下文将从行为金融中注意力理论(Attention Theory)的视角来分析该现象,并借助实证检验的方法来剖析ST摘帽事件前后股价波动的异常现象。市场有效性不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但是会应用到价格必定反应有效新信息这条市场基本法则。不论市场是否强弱有效,反应新信息都是市场的一种基本功能,如果年报满足摘帽条件,势必会通过市场将新信息反应在股价上面。本文研究的ST摘帽现象和普通信息公告现象不同之处在于ST上市公司公布的盈利年报是一种有效的新信息,可以从公开的年度报表和信息披露中找到公司是否满足撤销特别处理条件的答案(不考虑作假的情况),而年报途径公布的是一种间接性的摘帽信息,并且受众面小;随后交易所正式公告的摘帽信息显得更直接且受众面广。文中定义的ST摘帽事件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投资者的有限关注致使很多投资者没有关注到摘帽信息或者没有消化信息,引起信息总体反应不足;第二阶段,当交易所批准撤销特别处理时还会出现一次股价的冲高回落的异象,因为投资者的有限关注和一些不理性因素,投资者注意力被充分吸引,摘帽事件成为了一种吸引注意力事件,从而改变投资者的选择集(choice set)并引起不理性的投资决定,已公开的ST摘帽信息被再度反应并且是过度反应:第三阶段,随着部分投资者的风险规避行为、统计套利者的存在、信息逐渐被反应,投资者逐渐回归理性,价格也慢慢回归到合理水平。简而言之,本文将运用行为金融理论解释一个市场异象:间接性、范围小的途径公开的信息经过市场反应过一次,再度将该信息在直接、范围大的途径公开后会引起新一轮的关注。方法上,文中将结合行为金融中注意力理论(Attention Theory)中的两大分支:有限关注力(Limited Attention)和吸引注意力事件理论(Attention-grabbing Event),联合分析从市场公布ST上市公司年报到真正摘帽后股价变动的整个过程,研究工具主要运用了文献中常使用的事件研究和投资者行为建模等实证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这个既存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现象,剖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现象中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用行为金融的视角去分析ST摘帽事件的形成机制,并且首次将行为金融中注意力理论的两大分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其间还穿插了有关投资者不理性行为(乐观情绪、过度自信、赌性等)、统计套利者(聪明投资者)的实证检验和存在性探讨,结果都来源于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实际交易数据的实证分析。最后,给ST制度的改进、监管制度、投资者教育方面提供了一些建议,培育市场重点在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培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