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主要研究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证属血瘀阻络型患者量化的、非量化的眼底特征。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共纳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NPDR患者121例,根据证候积分量表将患者分为非血瘀阻络型,轻度血瘀阻络型、重度血瘀阻络型。记录上述患者一般资料、证候信息,应用眼底图像分析软件获取的眼底病变特征,包括微血管瘤(根据数量程度分级)、硬性渗出(面积)、出血(面积)三个特征,其中微血管瘤根据数量程度进行分级,硬性渗出和出血通过软件提取其像素面积。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性。结果:①在121例NPDR患者中,非血瘀阻络证43例,轻度血瘀阻络证48例,重度血瘀阻络证30例。②三组间一般资料、临床指标、眼科相关指标比较:组间HbA1c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血瘀组>轻度血瘀组>非血瘀组。各组间的年龄、身高、体重、BMI、血压、DM病程、DR病程,肝功能、肾功能,视力、眼压、OCT无统计学意义(P>0.05)。把患者分成:非血瘀证组和血瘀证组,对两组间年龄、BMI、SBP、DBP、FPG、HbA1c、DM病程、DPN、DN、高血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两组间年龄、HbA1c、DPN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组间微血管瘤、渗出面积、出血面积比较:微血管瘤数量分级程度、渗出面积、出血面积在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是重度血瘀组>轻度血瘀组>非血瘀组。对渗出面积、出血面积进行两两比较,结果示:非血瘀组与重度血瘀组,轻度血瘀组和重度血瘀组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血瘀组与轻度血瘀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年龄增加、血糖升高是DR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能反映DR患者血瘀严重程度。②DM并发症的种类、微血管瘤数量程度、出血面积大小某种程度上可能作为中医辨证治疗DR时活血化瘀强度的参考。③提示DR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血瘀关系密切,在立法处方时,须早期兼顾血瘀,据证型、程度变化而酌加化瘀之品,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起到预防、延缓DR发生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