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境在语用学界一直是人们十分感兴趣的话题。语境,指语言环境,是语言交际的基石。随着应用语言学及功能教学法的发展,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使用越来越偏爱。“脱离了语境,就脱离了知识。”“理解一个词义,要看它的结伴关系。”因为它与语言的密切关系,语境在语言学界引起极大的关注,这也不足为怪。 马林洛斯基于1923年第一次提出了“语境”这个概念。他指出话语和情景是密不可分的,情景语境对于理解话语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话语会产生一种行为,并非描述一种行为,更不是去翻译某种想法。因此,话语有自己的力量,它是产生某种行为,达到某种目的,并非给某物下定义(1923)。 简言之,马林洛斯基的“语境”是指情景语境。继马林洛斯基后,许多其他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如,海姆斯、莱昂斯、费斯和利奇等等。一方面,对语境如何下定义及如何分类,众说纷纭;另一方面,对非语言语境及其对意义的发生时的影响有些冷落。本文将从语义和语用双视角来讨论语境的功能,强调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同样重要。 首先,笔者详细介绍了海内外学者对语境的研究,他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侧重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有的则认为语言语境同样重要。笔者在借鉴和分析以上各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大类。语言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即语言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非语言语境在这儿主要讨论的是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认知语境,研究的是语言外部诸要素对听力能力所产生的影响。 众所周之,语义学和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两大分支。语义学注重研究语言的文字意义,而语用学则强调的是语言在特殊环境中的实际运用,两者都重视语境,因此,笔者主张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语境的功能表现语义共现和排除歧义两方面。语义共现的一般原则可以帮助我们生成语法和语义都正确的句子。排除歧义指的是语境可对意义不明确的语境提供语义限制,从而排除不符合当前语境的潜在意义。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语境的交际功能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语境可以帮助受话人根据具体环境选择合适的话语;二是语境可以帮助受话人根据具体情景正确理解讲话人的真正意图。 听力水平是衡量外语学习者总体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听力教学的研究受到了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专家的广泛重视。本论文介绍并比较了传统的、语境的乃至认知图式的听力理解模式,以便探索出一种综合或互补的听力教学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