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北极能源合作问题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国际原油市场诸多不稳定因素导致能源价格持续震荡,北极地区凭借其丰富的能源储量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北极地区所蕴藏的极大经济发展潜力与关键地缘政治地位的深刻认识使得相关环北极地区国家以及北极域外国家纷纷围绕这一重要地区规划未来战略发展蓝图。中国作为地缘上的“近北极国家”,与北极域内国家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开展双边能源合作符合各自发展利益。2017年7月,中俄两国领导人正式提出:两国要共商北极航道建设,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倡议。至此,中俄北极能源合作有了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机遇。本文以中俄两国北极能源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战略管理学中的SWOT模型、PEST模型构建SWOT-PEST理论模型框架并以此作为主要分析工具,对中俄北极能源合作所面临的外部能源发展环境(机会与威胁要素)和内部能源发展条件(优势和劣势要素)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SWOT-PEST理论模型的拆分、剖析及整合过程,区分各因素对推动实现中俄北极能源合作的积极与消极作用,最后依据选取的内部条件优势及劣势、外部环境机遇及挑战等相关要素构建二维策略矩阵并列举出四种具有不同侧重领域的策略选择:即共赢型SO策略、多元型ST战略、扭转型WO战略及防御型WT战略。这将使中俄两国在北极地区能源合作领域的发展定位及未来合作路径选择方向上更为明确,进而全面深化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拓展中俄北极地区合作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农业产业新路径发展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中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重要命题。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与期望社会学理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及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以永福台湾高山茶产业为例,构建路径创造视角下外源型农业产业新路径发展的分析框架并探讨其演化机理。研究发现:(1)从区域与区域外资产、关键经济与组织行动者、路径创造机制、制度环境与政策举措及未来期望等五个维度具体分析可知,永
期刊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我国石油企业加速出海布局,在油气能源领域与沿线国家开展广泛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回顾了我国石油企业在“一带一路”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合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了合作现状,分析了合作中呈现的潜力和面临的机遇。针对中美博弈全面加剧、乌克兰危机影响外溢、国际投资合作环境日趋复杂、能源转型日益紧迫等诸多挑战,文章提出了4点战略
期刊
基于产业融合、产业链价值和耦合协调理论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全国八大重点产茶区2011—2020年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为实证研究对象,构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测评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评价、呈现茶旅融合效果;运用回归模型探索茶旅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十年间重点产茶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均高度耦合,处于融合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总体趋势面呈现“中部高、两边低”,东西方向呈倒
期刊
<正>作为我国传统茶叶品种之一,仪征绿杨春茶凭借翠绿的汤色及醇香的味道,赢得了广大茶爱好者的追捧。绿杨春茶主要产于仪征捺山等周边地区,该山地处丘陵地带,气候适宜、温差较大,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正是得益于仪征捺山优越的地形和位置,使绿杨春茶的品质优秀、色香味俱全。目前仪征市凭借绿杨春茶的优势,将生态、农业、旅游以及文化等要素充分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具有仪征地区特色的产业链。仪征市是我国重要
期刊
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公司+农户”模式将标准化生产机制导入茶叶生产的劳动过程,引发制茶技能重组。在栽培采摘环节,茶农技能因外部赋能升级为被认可的规范技能,茶叶量质和农民收入均得到提高;而在鲜叶收购、茶叶炒制、成品销售等环节,技能控制权则从农民手中转移到下乡资本那里,茶农技能遭遇降级和替代。茶农及其制茶技能的双重标准化在乡村场景中交汇互动,成为影响茶叶产业化效果的实践逻辑。提升农民技能,建构农民主体
期刊
<正>新时代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开始朝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现代农业技术升级产生了极大影响,许多农资企业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加大运用数字化金融的力度。数字普惠金融不但加速了我国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对于提高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的结合,
期刊
区域经济韧性是经济地理学的热门议题,但对于区域经济的重要构成——境外投资产业在地方的发展韧性却鲜有关注。基于战略耦合视角,将境外投资发展韧性概念化为一种“关系韧性”,提出一种理解和分析境外投资发展韧性差异的方法。通过对漳平永福台资高山茶产业的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分析永福台资高山茶产业应对外部冲击关键时刻的路径演化与耦合重构。结果显示:产业发展初期对大陆消费市场的忽视,致使永福台资高山茶产业缺乏对于
期刊
我国自然保护地内具有诸多独特且延续至今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依托这些系统所形成的传统产业既扮演着当地的可持续生计和文化传承角色,也影响着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成效。然而,当前从产业角度解析这些传统产业与自然保护关系的研究较少,对传统产业发展的研究也缺乏对自然保护地管理背景和特征的考量。笔者以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传统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其近20 a来发展的主导理念、路径、结果
期刊
目的 了解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该医院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方法 选取山西省长治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0—12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1日起采取综合干预措施,2022年4—6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重点科室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无菌标本送检率和重要多重耐药菌检
期刊
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意味着农户需要与外源性的技术、政策和市场等现代生产要素双向互动并做出调适。转译与尺度重构的概念有助于分析上述过程的微观机制。本文归纳了两类因为尺度问题导致的衔接难题:政策性尺度与操作性尺度的错位,新兴交易尺度与社区原有尺度的对立。小农户及其周围的中介型人物,既是做出尺度重构的行动者,也是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转译者。他们从尺度重构的角度转化现代农业要素,重新调配原本互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