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建筑业面临着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工程质量、安全、环境等问题。装配式建筑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特点,是建筑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方式。但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建设过程更加复杂,涉及的参与方增多,容易存在设计与施工脱节、组织管理混乱、设计变更较多等问题,所以选择合适的承发包模式的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国家提倡装配式建筑采用总承包模式,部分学者也认为装配式建筑采用总承包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但总承包模式在实际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应用情况不理想,采用EPC模式的项目比例较少。原因包括装配式建筑市场发育的不成熟、业主管理经验的缺乏以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等。所以为装配式建筑选择最适合的承发包模式不仅应考虑到项目目标的实现,也要结合区域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业主及承包商的条件、项目实际情况等因素。本文对装配式项目的DBB、DB、EPC模式进行合同关系、参与主体与特点分析,其中DBB模式下业主将设计与施工分包,业主参与度较高,各方协调关系较复杂。DB模式下业主完成了部分设计工作后将剩余的设计和施工任务交给承包商,合同关系相对简单。EPC模式下承包商承担了主要的设计与施工任务,业主的参与度较低,不同的承发包模式适用情况不同、存在的问题不同。本文基于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梳理了影响装配式建筑承发包模式选择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性分析进行指标筛选,最后剩下6个大类21个关键影响因素,建立影响装配式建筑承发包模式决策的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熵权TOPSIS法建立装配式建筑承发包模式决策模型。首先将指标分为效益型指标、成本型指标和客观指标,并建立已建项目数据库。基于新建项目的预期值,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最后通过改进TOPSIS法计算各已建项目的贴合度(匹配度),贴合度越高的已建项目不仅综合表现较好,也更贴近新建项目的情况。本文最后进行实证分析。选取DBB模式、DB模式、EPC模式下的示范项目和一个新建项目案例,收集项目相关数据并对部分指标进行专家打分。通过模型计算分析后,结果表明采用DB模式的项目贴合度最高,建议新建项目采用DB模式。案例的分析过程及结果表明该模型方法具有效性,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新建项目的承发包模式决策具有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