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德国黑白木刻对中国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20世纪上半叶德国黑白木刻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现代木刻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而之前的木刻都是复制木刻,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木版本身的魅力。这段时期是中国木刻大量学习借鉴国外木刻并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重要时期。此时德国黑白木刻表现出的尖锐性与社会批判性正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以及木刻发展的需要。该时期德国黑白木刻在总体上有着原始敏锐的力量,关注人类的痛苦,表达方式富有激情而强烈。在鲁迅先生的引进下,德国黑白木刻传入中国,极大的影响了当时中国的黑白木刻风格形态。其中影响最为强烈的是凯绥·珂勒惠支。珂勒惠支因其自身遭受的苦痛而使作品格外具有一种悲愤之情,种抗争精神,并且格外能引起中国人们的共鸣。她的作品饱含慈母之爱关怀同胞,也如匕首般犀利地刺痛敌人。她的作品最为适应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中国艺术家们深受其影响。从中国初期现代黑白木刻作品里就可以看到很多珂勒惠支的影子。而中国的艺术家们并非全盘接受珂勒惠支以及其他德国表现主义的黑白木刻,而是有选择的进行了吸收,并慢慢融入了中国特色的元素。中国的新兴木刻丰富了德国黑白木刻的技法,延展了其语言形式,使德国黑白木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获得了新生,开创了中国现代木刻的道路。
其他文献
目前,持续升级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影响已明显显露。因下游需求骤降,近期国内化工市场诸多产品价格快速下探,据有关媒体调查,化肥行业因下游需求减
当知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教育越来越多的承载着推动国家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任。高等院校的职能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播与科学研究等,转向知识与信息的加工、传播、运用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21世纪,在新的世纪里主导型经济是知识经济,即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谈到的“新经济”。这一动向提醒我们在高度重视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同时,需要给予项目管理应
手工编织是人类最早采用的织物制造方法,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编织工具的演进,它引发了机器织造;同时,部分编织技术继续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工艺史和科技史中的
知识经济时代,集知识、资讯、科技于一体的知识型员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他们运用掌握的知识帮助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增值。与有形资本掌握在少数投资者手里不同的是,企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政府站在突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瓶颈和解决大学生城市就业困难问题的双重战略高度,适时提出的一项大学生就业导向性政策措施。通过十余年的探索,大学生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实践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显著落后于实践。但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现代农产品流通中新兴的流通业态,它的发展进程和成熟程度,特别是其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大量出现是国际关系绿色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一个重要表现。绿色和平组织从1971年建立之后,在国际环境保护中的贡献有目共睹。从建立之初的环保小组到如
近年来,随着MP3、PDA、手机、笔记本电脑、车载音响等便携式多媒体的普及, D类功放以效率高、体积小等优势,比传统的线性功放更受人们的青睐,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了全球产业转移和生产资源的全球化的配置。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世界工厂的地位己经确立,促进我国港口产业飞速发展,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