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对饲料中糖和脂肪利用比较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E1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共分四章五节,分别研究了草鱼和罗非鱼对于饲料糖和脂肪的不同利用情况,并初步探讨了这两种鱼对于饲料糖利用能力差异的原因。 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采用两种不同蛋白水平(分别占饲料干重25%和38%)和三种不同糖水平(0%,20%和40%)(2×3因子)的纯化饲料,分别对草鱼和罗非鱼进行了10周的的生长实验,比较这两种鱼中饲料糖对蛋白的节约作用。草鱼和罗非鱼鱼体初重分别为4.35g和8.37g。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蛋白水平相同时,罗非鱼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而增加(25/20和25/40组的SGR除外)。但是,当饲料蛋白水平相同时,饲料糖含量为20%时,草鱼WG和SGR最高(P<0.05),而40%糖饲料组则最低(P<0.05)。25/40组罗非鱼的生长要明显(P<0.05)高于25/20组和38/0组,而38/0组草鱼的生长要显著高于25/20组和25/40组。在草鱼和罗非鱼中,当饲料糖水平一致时,蛋白保留率(PR)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显著(P<0.05)降低,全鱼水分在不同饲料蛋白水平时没有明显差异。草鱼和罗非鱼全鱼,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均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草鱼和罗非鱼血糖和甘油三酯含量也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曾上升趋势。当饲料蛋白处于同一水平时,草鱼和罗非鱼肝脏己糖激酶(HK)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均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这些酶在罗非鱼体内的活性要高于草鱼。根据本实验结果可得知:高糖饲料(40%糖水平)对于罗非鱼生长有利,对草鱼生长有抑制作用;在罗非鱼中观察到了饲料糖的蛋白节约作用,在草鱼中没有这种节约作用。 2.采用两种不同蛋白水平(分别占饲料干重25%<和38%)和三种不同脂肪水平(0%,4%和10%)(2×3因子)的纯化饲料,分别对草鱼和罗非鱼进行了8周的的生长实验,比较这两种鱼中饲料脂肪对蛋白的节约作用。38%蛋白饲料组的两种鱼的生长均高于25%蛋白饲料组。当饲料蛋白水平一致时,4%脂肪组草鱼的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明显(P<0.05)高于10%脂肪组;但是罗非鱼在这两组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无脂组草鱼的摄食量最低,但是罗非鱼摄食量有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两种鱼的脂肪保留率(PR)与饲料脂肪水平负相关。在两种鱼中,脏体比(VSI),肝体比(HSI),肠脂比(IPF)和鱼体与肝脏脂肪含量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与肝脏酶活也与饲料脂肪水平正相关。在本实验结果中,没有观察到草鱼饲料脂肪对蛋白的节约作用,罗非鱼比草鱼利用脂肪的能力要高。 3.配制六组不同糖脂比(202.5-1.7)的等氮(39%蛋白)等能(16.2 KJ g-1)饲料,饲养草鱼幼鱼8周。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糖脂比为7.5时,草鱼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蛋白质效率(PER)和蛋白保留率(PR)均达到最佳水平。当饲料糖脂比最高(202.5)或最低(1.7)时,对草鱼生长和饲料利用均有负面影响。草鱼脏体比(VSI),肝体比(HSI),肠脂比(IPF),全鱼及肝脏脂肪含量和血液指标随着饲料糖脂比的降低而增加。草鱼全鱼和肝脏蛋白含量在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草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相对应的,草鱼肝脏脂肪酶(LPS)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根据二次回归模型,在蛋白含量为39%,总能为16.3 KJ g-1的饲料中,当脂肪水平为5.9%,糖水平为27.5%,即糖脂比为4.7时,草鱼生长最佳。 4.配制六组不同糖脂比(202.5-1.7)的等氮(39%蛋白)等能(16.2 KJ g-1)饲料,饲养罗非鱼幼鱼8周。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糖脂比为7.5时,罗非鱼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蛋白质效率(PER)和蛋白保留率(PR)均达到最佳水平,但与糖脂比为4.4时相比,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罗非鱼最高饲料系数和最低蛋白保留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出现在无脂组,当饲料脂肪水平大于2%时,这些数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罗非鱼肝体比(HSI),肠脂比(IPF),全鱼及肝脏脂肪含量和血液指标随着饲料糖脂比的降低而增加。罗非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相对应的,肝脏脂肪酶(LPS)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根据二次回归模型,在蛋白含量为39%,总能为16.3 KJ g-1的饲料中,当脂肪水平为5.9%,糖水平为27.4%,即糖脂比为4.64时,罗非鱼生长最佳。 5.从上述实验研究结果可知,草鱼和罗非鱼对于饲料糖的利用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探讨该差异存在的原因,本文对草鱼和罗非鱼进行了初步糖耐量和糖代谢研究。本实验从草鱼和罗非鱼摄食一定实验饲料后,血糖、甘油三酯、葡萄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入手,探讨这两种鱼利用糖能力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在摄食一定量的实验饲料后,草鱼和罗非鱼血糖值和甘油三酯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草鱼血糖和甘油三酯含量比罗非鱼要高,持续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时间比罗非鱼要长,罗非鱼血糖和甘油三酯回复到空腹水平的速度比草鱼快。罗非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比草鱼要高,并且持续高水平时间要更长一些。本实验结果显示,罗非鱼对血糖处理能力和糖代谢能力均高于草鱼。
其他文献
海洋防污涂料的开发具有风险大、难度高、周期长、评价手段原始和难以定量的特殊性,因而有必要结合防污涂料的防污机理,建立有我国特色的海洋防污涂料的实验室评价体系。本论文以防污涂料及其主要成分防污剂、树脂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学的方法对其相关性能进行检测,初步建立一套简易可行的防污涂料及其主要成分防污剂、树脂的室内评价方法。 采用杯碟法、试管稀释法对本实验室合成的异噻唑啉酮衍生物、功能性丙烯酰胺衍生
鲻科鱼类(Mugilidae),隶属于鲻形目(Mugiliformes),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的海洋和咸淡水中。尽管鲻科鱼类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生态学价值,但是由于其形态高度保守
以海洋生物学实验室自育和生产上使用的多种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温室和实验室组织培养等多种试验手段和方法,着手对南盐油系列品种在盐土上的长势、产量等指标进行了评价,并对代表品系(南盐油11号)从离子吸收和分配的角度进行了耐盐性分析,对南盐油1号下胚轴的芽再生组织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以本实验室自育的5个油菜品种(系)及其他6份油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这11份油菜品种(系
鱿鱼的贮藏与船上运输主要以敷冰(淡水制冰)和冰箱等方法保鲜,存在成本高、操作难、耗能大、保鲜效果不佳等问题,冰保鲜需消耗大量淡水资源且易对鱿鱼造成机械伤害。流化冰是
南极冰鱼(Channichthyidae,white-blooded fish)是南极鱼亚目中的一个家族,长期生活在寒冷、稳定、富含氧气的南冰洋水域中,因没有血红蛋白而成为硬骨鱼中的独特类群。南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