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书》成书于隋末唐初,处于中古汉语末期。《梁书》史料真实可靠,内容广泛,语言朴实,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反映了中古汉语末期的语言面貌。连词研究是汉语语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连词的研究尚不充分。有鉴于此,我们选择《梁书》连词作为论文研究对象。 本文注意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分析《梁书》连词的发展变化,揭示其在汉语史中的历史地位。在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对《梁书》中的所有连词作了全面细致的描写、解释和分类,勾勒出了《梁书》连词的整体面貌。共统计出《梁书》连词149个,其中沿用上古汉语连词91个,使用中古汉语新词58个。中古文献中出现的大量意义重复的新词未见。《梁书》连词中双音节连词85个,占《梁书》连词总数的57.05%。其中沿自上古汉语的有44个,占51.76%,见于中古汉语的有41个,占48.2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的特色。《梁书》双音节连词的构词方式更加成熟、完善。 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梁书》连词使用上的特点是:一、数量丰富,表义精密;二、上古汉语连词占优势;三、词汇的双音化特色明显。充分体现了中古汉语成熟期的语言特色。 在个案研究中,我们选择了“加以、加之”、“但”、“一旦”几个连词进行研究,通过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的比较,尝试勾勒出它们虚化的轨迹,探讨它们虚化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