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U急性脑炎患者脑电图电发作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临床预后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1988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脑电图电发作(Electrographic seizures,ESz)是急性脑炎(Acute encephalitis,AE)患者常见的一种临床特征,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引起慢性癫痫形成。ESz可分为电临床发作(伴临床发作)和仅电发作(不伴临床发作)两种模式,且多数ESz表现为仅电发作模式,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漏诊。因此,早期识别AE患者ESz的危险因素,探索ESz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至关重要。【研究目的】(1)探索AE患者ESz的发生率及特点;(2)分析AE患者ESz的独立危险因素;(3)探讨AE患者ESz对神经功能结局和脑炎后癫痫(Postencephalitic epilepsy,PEE)形成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自2016年10月至2020年7月连续收住本中心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AE患者。根据入院首次持续脑电图监测(Continuous electroencephalography,c EEG)上有无ESz将其分为ESz组和无ESz组。收集AE患者的人口学信息、c EEG监测前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c EEG背景活动、癫痫样异常活动、2HELPS2B评分(急性期癫痫发作的风险评估系统评分)、发病3月改良Rankin评分(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以及急性期后癫痫发作情况等变量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分析ESz的临床及脑电图危险因素,探索ESz对临床结局的影响。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共纳入93例c EEG监测时长≥24小时的AE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脑炎有36例(38.7%),病毒性脑炎30例(32.3%),隐源性脑炎27例(29%)。患者平均年龄为36±16岁,50%为女性,发病至c EEG监测时间中位数为12天。本研究发现,共19例(20.4%)患者c EEG上有ESz,其中9例(9.7%)为仅电发作,10例(10.7%)为电临床发作。c EEG监测半小时可发现52.6%的ESz和66.7%的仅电发作,监测2小时可发现68.4%的ESz和77.8%的仅电发作,监测8小时可发现89.5%的ESz和100%的仅电发作。所有仅电发作模式均在c EEG监测后的前8小时内出现。两组基线特征、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比较如下:(1)基线信息:与无ESz组相比,ESz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较低(6分vs 11分,P=0.009),c EEG监测前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CSE)比例更高(63.2%vs 28.4%,P=0.005),接受麻醉药物持续静脉输注治疗的比例更高(26.3%vs 4.1%,P<0.001)。(2)ESz的危险因素分析:首先在本研究人群中对2HELPS2B评分进行验证,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0.803-0.966),预测准确性较高。后对本研究收集的变量信息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发现c EEG前有CSE(OR:3.699;95%CI:1.015-13.479;P=0.047);c EEG上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IEDs)(OR:6.217,95%CI:1.386-27.891,P=0.017)及发作期-发作间期连续体(Ictal-interictal continuum,IIC)模式(OR:17.453,95%CI:4.416-68.983,P<0.001)是ESz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ESz对临床结局影响:(1)神经功能结局方面,在AE发病3月时随访发现,46例(49.5%)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m RS≥3),17例(18.3%)患者死亡。ESz和无ESz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预后不良(m RS≥3)及死亡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2)PEE方面,共72例(77.4%)患者纳入该预后分析。8例(11.1%)患者发展为PEE,ESz组中有4例(30.8%),无ESz组有4例(6.8%),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研究结论】(1)N-ICU中AE患者ESz的发生率为20.4%,仅电发作的发生率为9.7%。所有仅电发作模式均在c EEG监测后的前8小时内发现。(2)2HELPS2B评分可适用于AE患者对ESz发生的预测,准确性较高;c EEG监测前有CSE、c EEG监测期间表现IEDs及IIC模式的AE患者更易ESz。(3)AE患者中ESz对神经功能缺损无显著影响;ESz组患者更易发展为PEE。
其他文献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导致痴呆最常见的疾病,据估计中国现有983万AD患者。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增多,AD将给社会医疗卫生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A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致病因素十分复杂,受基因、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目前尚无确切的致病机理和特异的干预药物。现有证据表明AD患者的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受到损伤,这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HS)指机体因创伤或失血性疾病导致短时间内大量丢失血液,进而引起严重多器官损伤最终导致死亡的病理状态。及时、快速控制出血及早期正确有效的复苏是失血性休克救治的关键环节。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损伤控制性复苏策略”,其核心内容之一即“允许性低血压”的实施,也就是在出血尚未控制的阶段,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止血性复苏
学位
【研究背景】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现已超过肺癌跃居恶性肿瘤之首。虽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比较少,但侵袭性强,而且由于缺乏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预后一般很差。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属于蒽环类药物,在早期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可显著改善TNBC的整体生存率、延缓疾病进展,但容易产生心脏毒性
学位
研究背景食管癌是全球第六大癌症相关致死因素,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食管癌按照组织学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与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据统计,ESCC占全球所有食管癌病例的90%,并且主要发生在亚洲,东非和南美。中国是ESCC的高发地区,全世界将近50
学位
骨性错牙合畸形是一种严重的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难度较大,而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对错牙合畸形进行早期矫治可以缓解错牙合畸形的程度甚至纠正颌骨畸形。骨性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依赖于发育期颅颌面部骨缝对机械力学刺激的生物学响应。生长发育时期颅颌面部骨缝中存在大量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近来研究发现这个细胞群体中含有一些特异性的细胞亚群。其中Gli1(gliom
学位
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是最为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其具有的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特性,是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在肿瘤神经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甘丙肽(Galanin;GAL)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多肽,不但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的作用,也
学位
【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列第五和第三位。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排名第二。据统计,每年因胃癌死亡人数达到67.9万人。肠型胃癌的发展模式遵循Correa模型,其中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是重要的胃癌癌前病变。无论是否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
学位
背景:胶质瘤(Glioma)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是胶质瘤最重要的遗传学改变,存在于70%~90%的II-III级胶质瘤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Secondary glioblastoma)。研究认为,突变型IDH产生的D-2羟基戊二酸(D-2-Hydroxyglutarate,D-2HG)是一种癌代谢物,可以导致表观遗
学位
研究背景根据《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对热射病的分类定义指出,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是指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剧烈运动而引起的严重中暑,区别于非劳力性热射病(classic heat stroke,CHS),多发生在健康、年轻个体。以体温急剧升高,多器官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起病急骤,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热射病免疫紊乱由肠道损伤引起,贯穿整个疾病过程,是
学位
【研究背景】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对围术期认知功能改变、损伤的统称,是患者术后长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社会医疗和家庭经济负担。由于PND的发病机理不清,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PND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难题之一。随着医疗、科技水平提高,中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会在一生中经历多次手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