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民国记者的研究,大多以记者的新闻思想与实践经历为落脚点,从这些思想史研究中,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单调的“高大上”的雕塑,而不能了解民国记者真正的日常生活状况。收入与支出是从微观的经济视角,研究当时新闻记者的生活情况。本文在研究记者的收入与支出之前,首先分析了1927—1937年民国的国民经济状况,结合当时的物价变动趋势,对国民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做了统计分析,以此形成一个参考标准与经济坐标,分析记者在这一标准下的生活状态。在记者的收入状况分析中,本文将记者的收入构成分为职业收入与兼职收入,职业收入又分为薪资、奖金、福利等;兼职收入主要有兼职他报获得的“车马费”和一些文章稿酬。由于记者的收入并非是均等分配的,名记者与普通记者的收入状况存在很大差异;同时,记者虽处于社会的中层,但与其他中产职业相比(如律师、医生、教师),收入差异也较大。记者职业的收入虽然处于中产的阶层,但名记者的收入只相当于普通医生的收入,在中产阶层中又位于中等水平,普通记者的收入则处于中下水平,且大部分记者都属于普通记者。从平均水平看,记者收入在中产阶层收入坐标中处于中下位置。在记者的支出状况中,普通记者只能维持基本生活项的开支,一些名记者不仅在衣食住行方面层级高于普通记者,在消费结构中,杂项支出的比重要远高于普通记者。收入与支出的不平衡,影响了记者的职业认同。名记者由于有着经济上的保障,无衣食之忧,更能投身新闻事业,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些普通记者仅靠微薄的薪资并不能养活一个家庭,或是另投他业、或是凭借记者的便利做一些堕落的事情,影响着职业认同的构建。本文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分析了记者的收入状况与消费结构,又以对比分析研究为辅,通过比较与记者地位水平相当的职业如律师、医生、教师的收入,得出记者群体的收入状况位于中层等级之下。这种普遍低下的收入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记者的职业认同与职业归属,造成他者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偏差,阻碍着整个报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