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SD-OCT定量观察性别、年龄、眼轴长度以及眼压对正常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目的: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定量观察性别、年龄、眼轴长度以及眼压对正常人群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68名纳入研究,其中男女比例为28:40,年龄范围25~80岁,眼轴长度范围22.0~25.0mm,眼压范围9~20mmHg。通过SD-OCT以及自动化分层技术分别测量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和黄斑区视网膜全层(retina,R)、视网膜内层(inner retinal layer,IRL)和视网膜外层即光感受器层(photoreceptor layer,PL)结构的平均厚度,将黄斑区以中心凹为中心点,分别以直径为lmm、3mm和6mm的3个同心圆进行分区(分别可划分为R总、R-1、R-3、R-6、IRL-1、IRL-3、IRL-6、PL-1、PL-3及PL-6),分别对性别、年龄、眼轴长度以及眼压与各视网膜结构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受试者中女性的R总、R-1、R-3、R-6、IRL-1、IRL-3、PL-3、PL-6的视网膜厚度明显薄于男性(均为P<0.05)。进而控制性别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视盘全周RNFL和黄斑区视网膜整体平均厚度明显变薄(均为P<0.05),黄斑区尤其体现在R-3、R-6、IRL-3、IRL-6区域中。眼轴长度和眼压与视盘周围RNFL及黄斑区各视网膜厚度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正常人群中,女性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厚度明显薄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厚度明显变薄。第二部分SD-OCT定量观察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厚度改变目的:观察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2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水平。方法:确诊无DR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40眼(无DR组)和健康志愿者68名68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技术以及自动化分层技术分别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全层(retina,R)、视网膜内层(inner retinal layer,IRL)和视网膜外层即光感受器层(photoreceptor layer,PL)结构的平均厚度,将黄斑区以中心凹为中心点,分别以直径为1mm、3mm和6mm的3个同心圆进行分区(分别为R总、R-1、R-3、R-6、IRL-1、IRL-3、IRL-6、PL-1、PL-3及PL-6),对比视网膜结构中各个参数的组间差异。结果:无DR组患者 PL-1、PL-3、PL-6 平均厚度分别为(71±3)μm、(66±2)μm、(64±2)μm,较正常对照组的(73±3)μm、(67±2)μm、(64±2)μm明显变薄(均为P<0.05)。无DR组男性患者PL-3平均厚度分别为(67±2)μm,较正常对照组的(68±2)μm明显变薄(P<0.05)。无DR女性患者PL-1、PL-3、PL-6平均厚度分别为(71±4)μm、(65±2)μm、(63±2)μm,较正常对照组的(73±3)μm、(67士2)μm、(64±2)μm 明显变薄(均为 P<0.05)。其余测量区域的组间差异的结果不明显。结论:无DR组患眼黄斑旁中心凹及中心凹周围区视网膜PL厚度较正常对照眼明显变薄,SD-OCT测量视网膜PL平均厚度有助于DR早期病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