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型实测振动响应的泄流结构振源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_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水利大国,水利枢纽工程数量位居世界第一。随着泄流结构向高水头、大流量、轻型化方向发展,泄流诱发结构强烈振动导致结构损伤的问题日益突出。全面把控泄流结构振动的危害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价,是保证泄水建筑物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采用反分析方法,利用泄流结构在泄流激励下有限测点的真实动力响应信号(如位移、加速度响应等)求解作用于泄流结构上的等效荷载,确定泄流结构整体动态响应场及其分布规律,进而完善泄流结构振动安全控制指标,为泄流结构安全运行提供指导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1)泄流结构振动响应信号处理方法研究。针对泄流振动响应信号低信噪比、非平稳性、随机性的特点,提出联合CEEMDAN-小波阈值的泄流结构振动响应信号降噪方法,通过构造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克服了传统软、硬阈值函数的缺陷,以此结合CEEMDAN,提高信号自适应处理能力来实现噪声的有效滤除。通过数值仿真试验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信号降噪能力,有效滤除地剔除信号中的高频噪声和低频噪声,可用于泄流结构振动信号的降噪处理。(2)泄流结构振源荷载时域识别方法研究。构建基于Duhamel积分的泄流结构振源荷载时域识别的数学模型,提出Tikhonov预优的LSQR算法来解决振源荷载时域识别反演中的不适定问题,以提高振源荷载时域识别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建立悬臂梁数值仿真模型来分析不同噪声水平下本文方法的识别精度,表明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和5%噪声水平下,均能较准确地识别出单个简谐荷载、单个随机水流荷载以及多个随机荷载,为开展泄流结构时域振源识别奠定基础。(3)开展二滩原型工程振源识别。首先采用联合CEEMDAN-小波阈值的泄流结构振动响应信号降噪方法对二滩拱坝原型振动响应信号进行处理,滤除测点振动响应信号中的高频噪声和低频噪声;其次,基于降噪后的原型振动响应信号,采用泄流结构振源荷载时域识别方法进行反演,得到不同运行工况下作用于拱坝上的等效水动力荷载,将水动力荷载输入有限元模型来得到振动响应时程线,并将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来验证识别荷载的准确性;最后,分析水动力荷载的特性,研究多振源及单一振源作用下坝体的振动响应规律,为完善泄流结构振动安全指标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上栗县地处江西省西部,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受季风影响,夏季暴雨频发,而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较低,一旦发生洪水将对城区人民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作为非工程措施之一的洪水风险图,在上栗县面临洪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避险转移以及灾情预估等信息,可为上栗县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直接的帮助。本文结合上栗县水文特征,对栗水河的洪水演进进行数值模拟,展示洪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对洪水的模拟成果进行分析,获得
随着我国近10万座大坝的建成和处于服役期老坝坝龄的增长,坝工领域的主要关注方向逐步从“工程建设”向“安全管理”理念转变,对高坝大库的安全运行管理工作和健康判诊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开展大坝安全监控理论研究不但对保障水库大坝稳定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更拥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针对现行混凝土重力坝安全监控模型和健康评价体系在其构建理论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从现役混凝土重力坝的安全评价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防雷建筑工程就越来越重要,一类防雷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一直是国家层面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业务主要由国家气象局主导完成。但对于二类防雷建筑工程存在管理控制不严问题,存在管理盲区,随着防雷建筑工程市场的开放,这类问题研究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研究二类防雷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问题。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揭示了我国二类防雷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五大方面影响因素论文通过实地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露天矿山、高速铁路和公路等基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所需建设的边坡工程也愈来愈多,导致边坡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而自然界的天然边坡,特别是岩质边坡在岩石形成的过程中以及地质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节理和裂隙,这些节理和裂隙的存在对于岩石边坡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针对现有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精度和效率较低,有限实测资料条件下岩体随机裂隙网络模拟、同时考虑结构面几何参数和力学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超长RC框架结构在公用建筑中及高层建筑日益广泛,由于人们对建筑美观和完整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因此设计师往往不在建筑上设置或者取消伸缩缝,通过设置后浇带来解决温度收缩裂缝的问题。然而,目前对于设置了后浇带的超长RC框架结构工程实践领先设计理论,其施工过程对结构温度收缩效应影响的三维仿真计算研究亦鲜有涉及。本文针对设有后浇带超长RC框架结构,考虑施工过程开展其温度收
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作为民用建筑项目的集成,以多类型单体建筑、多功能仪器设备和多样化景观绿化为主要特征,同时具有工期短、竣工日期特定、校内外协调配合多、整体布局要求高等特点,再加上人们对此类项目关注度比一般项目少,因此,高校新校区在建设过程中的进度管理难度远大于一般项目。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更为有效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本文将关键链技术与干扰管理模型相结合,运用
秸秆粉煤灰墙体材料可以有效利用秸秆资源,防止秸秆燃烧污染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墙体保温性能。但是由于我国建材与应用相互脱节的体制,使得墙体材料专用砂浆与工程应用衔接不甚理想,普通建筑砂浆在用于秸秆粉煤灰墙体材料时,会导致墙体出现热桥、表面裂缝、抹灰砂浆脱落等现象。因此,研究秸秆粉煤灰墙体材料专用砂浆对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墙体耐久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单掺试验研究玻化微珠、粉煤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
膨胀土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塑性粘性土,在天然状态下常处于非饱和状态,对岸坡的整体稳定性有控制性影响。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的起始之地,库坡土体主要为膨胀土,因此,研究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演化对于保障水源地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丹江水库膨胀土岸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膨胀土岸坡变形和稳定性在库水位涨落和降雨工况下的响应规律,研究水对膨胀土岸坡的影响机理,研究成果可为解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水下工程建设广泛涉及到水下爆破作业。为了评价爆破设计方案科学性及安全可靠性,常需要探究水下爆破激励下堤岸震动衰减机理与时频特征,从而避免堤岸及近邻域建筑物受损,因此,深入开展水下爆破激励下堤岸震动衰减规律与时频特征研究,以期为工程实践基于试爆数据进行爆破实施方案设计及其安全可靠性判定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水下爆破激励下堤岸震动衰减规律与时频特征研究
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该地区多为高山峡谷地形,在该地区修建水电工程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岩石高边坡开挖。钻孔爆破是目前水电工程岩石边坡开挖的主要手段,爆破产生的应力波以及开挖卸荷松弛不可避免地会对边坡保留岩体造成损伤,导致边坡岩体完整性变差、力学性能降低,从而对边坡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爆破开挖损伤区对岩石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为边坡爆破开挖施工期稳定性评价与支护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