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房颤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病因流行病学。2.了解住院患房颤患者中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分析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3.了解住院房颤患者的抗血栓栓塞治疗、抗心律失常治疗、以及房颤的上游药物治疗,期望能够为今后临床工作中住院房颤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对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3年之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房颤病人进行调查,其中反复住院患者均以第1次诊断为房颤的住院资料为准,余住院次数不计。详细记录住院房颤病人的基本特征、房颤的危险因素、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以及药物治疗情况,分别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年间,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总住院病人29377例,其中住院房颤病人共计1048例,占心内科总住院病人的3.56%,年龄范围在21~93岁之间,平均65.2±12.8岁。男性占55.2%;女性44.8%。男女比例为1.23:1。大于65岁(老年)占51.7%。房颤患者的所占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其中70~79岁组所占比例最高,为31.4%,但≥80岁组中,房颤患者所占比例为11.5%。根据性别分为男、女二组,在<70岁各个年龄组中,男性多于女性,而≥70岁各组中,女性略多于男性。2.1048例房颤患者中瓣膜型房颤占9.7%,非瓣膜型房颤占90.3%,瓣膜型房颤中女性比例显著高于非瓣膜房颤(P<0.05)。瓣膜型房颤患者中,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占瓣膜型房颤的76.2%。在房颤的单因素病因分析中,占据前五位的病因依次为心力衰竭(54.9%)、冠心病(53.8%)、老年(51.7%)、高血压(42.9%)、糖尿病(12.0%)。而孤立性房颤占15.1%。3.在<40岁患者中排名前三位病因依次为孤立性房颤(33.3%)、心肌病(23.8%)、预激综合征(23.8%);60岁以上年龄组主要病因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孤立性房颤所占比重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冠心病、糖尿病所占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按性别将房颤患者分为男、女2组。在老年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P<0.05);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P<0.05);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P<0.05);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而在孤立性房颤中,男性高于女性(P<0.05)。5.全部房颤患者中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5.72%,平均年龄70.4岁。瓣膜型房颤患者中,脑卒中占4.9%,非瓣膜型房颤患者中,脑卒中占5.8%,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卒中患者中以男性患者居多(65%)。脑卒中患者中,老年患者占71.7%。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脑卒中组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孤立性房颤所占比例,脑卒中组明显小于非脑卒中组(P<0.05)。6.房颤患者的抗血栓治疗中,给予抗栓治疗患者占全部患者的75.2%。其中单独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占57.3%,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占17.9%;应用华法林治疗患者占全部患者的3.4%。华法林在瓣膜型房颤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瓣膜型房颤(P<0.05)。而在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中,仅2例应用华法林,占该类患者的3.3%。7.在947例非瓣膜型房颤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采用药物复律者占27.8%;采用控制心室率者占57.9%。在抗心律失常药物中,占据治疗比例前三位的依次为β受体阻滞剂55.3%、洋地黄45.4%、以及药物复律27.7%。8.房颤的上游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药物62.2%,螺内酯39.6%,ACEI类34.6%,ARB类18.4%。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中,上游药物主要以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为主;心力衰竭患者中主要以螺内酯、他汀、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作为上游治疗药物。结论:1.房颤的病例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70岁各个年龄组中,男性多于女性,而≥70岁各组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与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类似。2.房颤患者占据前五位的病因依次为心力衰竭、冠心病、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在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在孤立性房颤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这与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类似。3.本组房颤病人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比例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脑卒中组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非脑卒中组,孤立性房颤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非脑卒中组。4.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血栓的主要手段,抗凝治疗存在明显不足。5.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方面,控制心室率治疗比例明显高于节律控制,复律策略选择存在不足。6.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中,上游药物主要为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心力衰竭患者中主要以螺内酯、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作为上游治疗药物。上游治疗比例仍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