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而上学作为一门研究超验实体或本质的学问,曾经是西方哲学的主流。然而19世纪中期以后,现代西方哲学普遍出现了对形而上学的反叛。如何评价这一“反叛”,涉及到哲学的性质、哲学的对象以及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研究这一课题对确立正确的哲学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哲学界对于现代西方哲学反形而上学现象有较多的研究。但是,总的看还缺乏系统性研究,特别是在如何评价上还存在着否定多于肯定的倾向。本文试图针对这些问题,从形而上学的一般概念入手,历史的考察形而上学的形成、演变及其地位,研究现代西方哲学对形而上学的反叛及其途径,在此基础上对这一“反叛”做出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形而上学及其发展演变和历史地位。形而上学是一门以超验实体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它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即追求绝对、理性独断、二元对立和抽象思辨。形而上学形成于古希腊时期,经过中世纪的发展演变,在近代笛卡尔那里得以确立,黑格尔哲学标志着形而上学的完成。形而上学是传统西方哲学的基础与主流,它在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第二部分探讨现代西方哲学“反形而上学”的原因和途径。形而上学自身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19世纪中期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又从外部对形而上学提出了挑战。于是,现代西方哲学普遍出现了对形而上学的反叛:孔德、马赫等早期实证主义者坚持用实证原则摒弃形而上学;石里克、卡尔纳普等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主张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叔本华、尼采等唯意志主义论者从非理性主义立场批判形而上学;海德格尔、萨特等存在主义哲学家要求以一种新的本体论取代传统形而上学。 第三部分分析现代西方哲学“反形而上学”的合理性与缺陷。现代西方哲学反形而上学一方面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它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必然;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是对近代哲学的超越。但另一方面,现代西方哲学反形而上学也有一定的错误和局限:自觉不自觉地构建了另一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否定了哲学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否定了哲学本体论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