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蛋白水凝胶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g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干细胞的骨组织工程是具有应用前景的骨再生方式。其中,干细胞在骨再生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但由于负载在支架材料上的干细胞在植入体内后存活率较低,常导致组织工程骨在体内无法取得理想的骨再生效果。为使干细胞在植入体内后能维持活性并参与局部骨再生,本实验尝试利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丝蛋白水凝胶材料(Silk hydrogel)定量负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复合于多孔丝蛋白支架上用于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期望这一策略能有效维持干细胞在体内的生物学活性及功能并取得较好的骨再生效果,为骨组织工程植入体内后细胞存活率较低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1.对多孔丝蛋白支架材料进行表征鉴定。制备丝蛋白水凝胶/支架复合物,评价其对营养物质的渗透能力。2.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以1.0×10~5/mL、1.0×10~6/mL,1.0×10~7/mL的密度预混于成胶前的丝蛋白水凝胶中,在体外观察干细胞在水凝胶内的分布情况,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离子浓度测试及RT-PCR实验评价各组细胞成骨向分化能力。3.将携带不同密度细胞的三组丝蛋白水凝胶滴注于多孔丝蛋白支架上,植入大鼠颅骨缺损中,Micro CT、苦味酸品红染色检测各组骨缺损修复情况。Dil细胞体内示踪实验评价所负载细胞植入体内8周后的存活及参与骨形成情况。[结果]1.多孔丝蛋白支架为内部穿通的多孔结构。丝蛋白水凝胶/支架复合物对蛋白大分子及小分子物质均具有较好的渗透能力。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匀地分布在丝蛋白水凝胶之中。MTT细胞增殖能力实验显示各组丝蛋白水凝胶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10天后,活细胞数量稳定增加。在成骨能力方面,1.0×10~7/mL组负载细胞丝蛋白水凝胶在体外表现出最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最高浓度的钙离子沉积。RT-PCR实验显示1.0×10~7/mL组细胞具有最强的成骨向分化能力。3.检测大鼠颅骨缺损区骨再生效果,结果显示1.0×10~7/mL组具有最多的骨小梁结构和最高的新生骨体积。Dil细胞示踪实验显示细胞在植入体内8周后仍然存活并积极参与到骨形成过程中。[结论]将负载细胞的丝蛋白水凝胶与多孔丝蛋白支架复合的策略可以有效维持所负载干细胞在植入体内后的生物学活性,支持干细胞参与局部骨再生。在体外预矿化7天后的负载1.0×10~7/mL密度干细胞的丝蛋白水凝胶/支架复合物在植入体内后,可在缺损部位各处形成均一的骨小梁结构,获得了较好的骨再生效果。
其他文献
欧美近代体育的传入走过了与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极其相似的历程 ,即经历了从器物层面的引进 ,到制度层面的确定 ,再到思想层面的碰撞 ,最后到实现“本土化”发展的自身现代化
目的:1了解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需求2通过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寻求并建立一种适合全胃切除手术患者的延续性健康教育模式,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正>一、建立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师:老师今天要考考你们的眼力,好吗?这是什么呀?(出示一塑料桶大米)每一粒大米都来之不易,估一估,有多少粒?生:四万粒。
<正>影响化纤行业经营和发展的因素众多,其中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势在必行当前,化纤行业面临严峻的经营环境,如产能集中释放、需求增长放缓、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迫切需要化纤企
假设检验是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之一,近年来,假设检验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质疑,他们建议在科研论文中报道效应量。国外许多知名期刊也已经要求投稿论文提供效应量。简要介绍了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对新时期加强和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作出了具体部署。《通知》要求,严格落实&#39;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基于意识形态差异、对新生共产党政权的敌视、美苏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以及建政时便立即推行的“一边倒”对外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始便
地铁的大规模建设和开通运营,极大的促进了地铁沿线土地资源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铁沿线高强度高密度的物业开发,将可能给地铁结构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地铁作为城市的生命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正面临着新起点和新使命。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这里的城乡融合发展不唯一服
经世致用思想囊括的内容繁多,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国家、民族、法律、教育、地理、风俗、人情、自然科学等等,其核心内容皆饱含“实学”,即实实在在的学问,贯穿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