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国际分工不断发展,新的分工体系相继演化,出现了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的不断深化过程。如今,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不同国家地区的多个企业共同实现。产品内部出现了如流水线一般的纵向分工模式,这种分工形式即为全球价值链。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全球价值链分工已成为国际分工发展的主导形式。由于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差异和不平衡,各国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不同的分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制造大国,享有"世界制造基地"的美名。然而,我国较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制造"的国际地位产生怀疑。近二十年,中国制造业部门顺应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中。长期以来,中国凭借劳动力资源和成本优势,集中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比如加工和装配),这样的参与方式虽然使中国迅速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中,但这背后却是我国贸易企业只能获取极为有限的组装和加工费用,获取利润的能力较低。经济危机后,欧美国家大力推行再工业化进程,这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新一轮的竞争,其他新兴经济体制造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改变现状必须以确认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总体状况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为前提。然而,在全球生产网络条件下,传统的出口规模、贸易条件并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真实的贸易收益情况,而在国际分工层次逐渐细化到各个生产环节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实际贸易收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了起来。基于上游度指标能够反映一国或部门的产品在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中间品贸易繁荣情况的原理,本文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对行业上游度指数进行分析。首先从国家层面、细化行业、进出口加权三个角度测度了中国、巴西、墨西哥、印度、印尼、韩国、俄罗斯和土耳其八个新兴市场国家2002-2011年间制造业上游度,发现我国制造业上游度整体高于其他七国,但在一些行业上处于劣势,并且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制造业发展迅速,上游度的增长幅度巨大。然后从全球价值链长度的角度对我国制造业行业上游度进行了国内外分解测度,并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进行了相似度的跨国比较。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的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升级并未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拉开距离,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的差距。最后对我国制造业上游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行业上游度与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投入结构正相关,与人均资本、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人均工资负相关。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得到的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有利于我国分析、优化制造业的行业结构,谋求在全球价值链上实现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