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可导致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等一系列肝病。病毒感染导致这些疾病发展过程的原因还不清楚。一些研究表明乙肝病毒可能没有直接损害肝细胞,肝细胞的损害可能是由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的,而这些免疫反应与体内产生的细胞因子密切相关。细胞因子是一类由致敏或活化的淋巴细胞及某些组织细胞合成与释放的具有免疫活性的小分子多肽,主要包括:I型细胞因子,由Th1细胞亚群产生包括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Ⅱ型细胞因子,由Th2细胞亚群产生,主要包括IL-4、IL-6和IL-10等。既往研究主要探讨细胞免疫及I型细胞因子在HBV感染中的作用,对Ⅱ型细胞因子关注不多。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是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合成的限速酶,COX至少有两种亚型,即COX-1和COX-2。其中COX-2在炎症、癌前病变以及肿瘤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并且国内外研究表明,COX-2与各种肝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2]。然而COX-2及相关细胞因子在乙肝相关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重症肝炎是各种原因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预后差,死亡率一般在70%以上,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其临床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3,4]。葡萄糖-胰岛素-钾(GIK)极化液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合剂,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已近40年。然而胰岛素是否能像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一样对肝损伤细胞也具有保护作用,并在急性肝衰竭临床治疗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Th2类细胞因子在不同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进一步研究细胞因子相关的COX-2代谢产物与重症肝炎的关系;观察应用大剂量GIK治疗急性肝衰竭对Th2类相关细胞因子及临床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所有受试者均按要求采集空腹静脉血5ml,待血液凝固后2000r/min离心,分离血清,置-70℃待测,1周内完成检测。所有细胞因子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TXB2和6-keto-PGF1α含量测定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用BioRad公司的酶标仪进行检测。治疗对照研究中,对照组常规保肝、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试验组应用大剂量极化液:2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25单位胰岛素+1.5g氯化钾注射液每12小时,微量泵维持给药1次/日, 15天。治疗前后均采集空腹静脉血待测。【结果】1、Th2类细胞因子与乙肝相关性肝病的关系ELISA法检测57例肝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血清IL-4、IL-6和IL-10的水平。患者血清IL-4和IL-6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肝病患者vs正常对照,IL-4,t=3.19, P=0.002;肝病患vs正常对照,IL-6,t=3.26, P=0.002),但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肝病患者和正常人的IL-10水平均低,无明显差异。2、细胞因子相关的COX-2代谢产物与重症肝炎的关系研究ELISA法检测50例重症肝炎患者(其中急性重症肝炎13例,亚急性重症肝炎12例,慢性重症肝炎25例)和25例普通乙肝相关性患者血清中PGs代谢产物TxB2和6-keto-PGF1α的水平。结果显示,各组重症肝炎患者血清TXB2和6-keto-PGF1α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通肝病患者(急性重症肝炎vs正常对照,t=4.79,P<0.005;亚急性重症肝炎vs正常对照,t=4.53,P<0.002;慢性重症肝炎vs正常对照,t=4.39,P<0.001),随着病情的转归,T/6-K比值明显下降,但不同程度重肝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3、大剂量极化液调节细胞因子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应用应用大剂量极化液治疗后,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ALT、AST、总胆红素、TNF-α、IL-1、4、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IL-10水平则升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大剂量极化液组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更为明显。【结论】1、血清IL-4、IL-6水平对判断乙肝相关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2、TxB2、6-keto-PGF1α的水平和T/6-K比值对揭示重症肝炎肝病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监测病情转归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3、联合应用大剂量极化液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常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