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经P物质致敏的肥大细胞瘤细胞P815为模型,检测雷公藤红素对其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分析PI3K/AKT/GSK3β通路上关键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变化,从而为深入揭示雷公藤红素在抗炎和抗过敏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肥大细胞瘤细胞P815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CCK8方法的细胞活力检测,确定最佳的P物质处理浓度和时间,构建致敏模型;采用同样的方法,筛选出合适的雷公藤红素处理浓度和时间。在此基础上,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的雷公藤红素干预对致敏细胞活性的影响。以无雷公藤处理的P物质模型组为对照,采用qPCR法检测雷公藤红素干预组中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主要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信号通路关键蛋白AKT2和GSK3β的表达。结果1.对于单纯的P物质处理组,在50-150μM处理浓度下,细胞存活率随时间增加而下降;其中100μM处理1h后细胞的存活率即降低为51.58%,确定为最佳的致敏条件。对于单纯的雷公藤红素组,当干预浓度超过2.5μM、时间超过1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随浓度增加和/或时间延长而降低;而浓度在2μM、时间在1h内,细胞存活率未受明显影响(P>0.05),因此是雷公藤红素的合适干预条件范围。2.在结果1的基础上,选择100μMP物质致敏造模,并采用1.5μM、2.OμM、2.5μM的雷公藤红素分别干预0.5h、1.0h和1.5h;中剂量即2.OμM组雷公藤组干预后细胞存活率分别变成91.90%(0.5h)、83.51%(1.0h)和82.4%(1.5h),均显著高于对应的P物质组(P<0.05),证明在此浓度下具有良好的干预发挥效应。3.选择2.0μM雷公藤红素干预0.5h体系,与无雷公藤干预组即P物质模型组相比,该干预组中Ccl24、Gnai1、Pik3r3、Akt2、Fgr、Arrb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P<0.05);Adrbk2、Gsk3β、Ccr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均呈现一定程度的显著上升(P<0.05),表明此雷公藤红素干预会影响致敏肥大细胞中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上关键基因的表达。4.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3中体系,与无雷公藤干预组即P物质模型组相比,发现干预组中的Akt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Gsk3β蛋白则显著上升(P<0.05),与基因表达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特定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干预可以提高P物质致敏的肥大细胞的存活率、改变细胞中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和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