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腰椎不稳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由于腰椎不稳症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量化、客观化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疾病诊断、病理机制研究、疗效评价等方面给临床实践带来了一定困扰。中医手法治疗腰椎不稳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同样缺乏量化、客观化的评价指标,导致对手法治疗机制的研究难以深入。基于此,本文尝试运用量化X线技术开展对腰椎不稳症的研究。目的1.运用量化X线技术采集腰椎影像学数据,通过KLT算法建立腰椎QF仿真模型。2.采用已建立的腰椎QF仿真模型,追踪计算取得腰椎不稳症患者的椎体运动参数,与手法的临床疗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治疗腰椎不稳症提供量化、客观化的评价系统。方法1.腰椎QF仿真模型的建立:选择受试者进行腰椎伸屈、侧屈和旋转运动,通过动态X线技术采集边缘处理、角点检测、椎体追踪等数据,通过KLT算法建立腰椎QF仿真模型。随后在真实人体上进行模型追踪效果验证。2.腰椎QF仿真模型用于手法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评价:选取腰椎不稳症患者,通过随机分组进行手法治疗及腰部核心肌群锻炼,用腰椎QF仿真模型追踪计算取得治疗前后的腰椎矢状面/冠状面动态图像参数,同时收集临床评价指标(JOA评分、Oswestry评分、魁北克腰痛障碍评分、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表),将两者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1.成功建立腰椎QF仿真模型:本研究证实基于Harris特征点的KLT算法在速度和跟踪效果良好,随后基于KLT算法建立腰椎QF仿真模型,经验证该模型追踪腰椎椎体运动效果良好,可用于后续的腰椎运动参数采集。2.在临床疗效分析方面,通过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Oswestry障碍评分、魁北克腰痛障碍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组较锻炼组有着更好的效果。3.将腰椎QF仿真模型用于追踪采集腰椎不稳症患者椎体运动参数。在矢状面上,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前后椎体矢状位的旋转及位移的改变,手法治疗对于改善腰椎松弛度方面有明显效果。椎体在治疗前后运动状态的改变通过量化X线技术最终能够以精确的数字化的形式表现。而腰部核心肌群训练在短期内通过量化X线技术测得的各个参数来看,椎体在治疗前后运动状态的没有明显改变。手法组Owstry评分与L4椎体的hC、松弛度,L5椎体的hA、hC、松弛度显著相关,JOA评分与L4椎体的hC,L5椎体的hA、hC显著相关。锻炼组Owstry评分与L5椎体的hA、hC相关,JOA评分与L5椎体的hA、hC相关。在冠状面上看,治疗前后主观症状改变与动态影像学改变显著相关,冠状面的主观指标与动态影像参数的相关程度更高。腰椎不稳症动态影像学模型用于治疗效果的预后评价,在椎体矢状位的旋转及位移方面,该模型预后评价无效果。在冠状面评价方面,该模型预后评价与临床疗效评价基本一致。结论1.手法治疗腰椎不稳症具有良好的效果。2.手法能够缓解腰椎不稳症患者的椎体间异常运动。提高了脊柱稳定性,利用量化X线技术建立的腰椎QF仿真模型可以对这种椎体间运动状态的变化进行动态捕捉,可以精确发现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问题所在,对于揭示腰椎不稳症的病理机制和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作用机制有重要的作用,在脊柱相关学科有巨大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