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现了平稳快速的经济增长。得益于经济增长,我国的人类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持续增长,人类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经济发达省份的经济实力相比,东北三省还有很大的差距,仍存在整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医疗卫生服务和学校教育基础建设亟待提高等问题。如何更好地提高东北三省经济发展质量、居民健康和教育水平以促进居民全面发展,成为东北三省地方各级政府需要投入资源做好的重点工作。首先,本文对人类发展指数的相关理论和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然后从东北三省各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基础教育现状和医疗卫生现状等方面对东北三省人类发展状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利用差异系数对东北三省在地区生产总值、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三个方面的发展差距进行测算;接着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东北三省2000年以来的人类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分析这些年来东北三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鉴于上海市、江苏省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发达程度以及东北三省与上海市、江苏省在经济方面的差距,本文以全国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上海市和江苏省作为参照对象,对东北三省人类发展水平现状同时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分析,同时利用边际贡献和总贡献指标分析各个维度对人类发展指数的增长贡献;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从收入、健康、教育三个方面,提出提高东北三省人类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东北三省人类发展指数测算研究的结论与对策建议如下:测算结果显示,东北三省与长三角地区的两个省市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均获得了非凡的成绩,2015年黑龙江省的人类发展指数比2000年增长了0.247倍,吉林省增长了0.305倍,辽宁省增长了0.278倍,而同期上海市增长了0.180倍,江苏省增长了0.293倍。从构成人类发展指数的三个维度来看,在收入维度方面,2000年-2015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低于上海市、江苏省,面对经济差距,政府应该学习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经济发展经验,加强东北三省省级间区域合作,实现东北三省经济协同发展。在健康维度方面,2000年-2015年,东北三省的人口预期寿命数值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仍低于上海市,面对医疗卫生水平差距,政府应该努力投入人均卫生医疗公共支出,提高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居民健康水平随之提高。在教育维度方面,2000年-2015年,东北三省的人均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上海市,其中辽宁省的人均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江苏省,面对人口受教育水平差距,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领域的资源投入,特别是加大对高等人才培养工作的资源投入,因为高等人才是国家以及各省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人类发展指数方面,东北三省中,辽宁省的人类发展水平高于黑龙江省、吉林省,然而东北三省的人类发展水平均低于上海市、江苏省。人类发展指数增长贡献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各省人类发展指数增长的主要原因来自收入指数的上升,然而收入的增长并未大幅度弥补东北三省与发达省市人类发展水平的差距,对此政府应当将拥有的资源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