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言凭借着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民间性文学创作,成为文坛上备受瞩目的作家。莫言一直坚持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心态,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执着于对民间世界中人与事物的审美研究,显示出强烈的民间性创作特征。民间性是文学作品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自在性,一种生命性格,它通常以一种潜在的形式渗透于创作主体的写作立场、价值取向与审美风格之中。莫言是一位从小在乡村长大、长期参与农业劳动、从里到外都烙印着农民印记的乡土作家。这不仅源于他对于农村的的熟悉,更在于他自身有着农民的血统、气质、心理和潜意识,他甚至不用眼睛和大脑去观察和思索农村人民的生活状态,因为,他的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莫言取材于乡土民间传说、故事或者社会现实建构了一个处处彰显着生命活力的世界,而构成这一生命世界的最基本元素就是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欲望。莫言的小说中的“我爷爷”“我奶奶”“父亲”“母亲”“小姑”等人物形象多次出现,这些人物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但小说中关于他们的事迹很多都是作者结合现实虚构的,但也均是取材于民间。他使用的词汇和句式,囊括了所有的种类:有口语、有方言、有外来词汇还有各种具有时代风格的语言,这些看起来差别很大,风格不同的词语,到了莫言笔下,却形成了一道道具有魅力的语言画面。莫言喜欢在小说创作时借鉴民间传统的说唱艺术,将民间大众的传统戏文纳入小说,将潍县年画、胶东剪纸、猫腔、歇后语、婚殡仪式等写在小说里面,在音乐和画面共同营造的悲伤气氛中书写主人公苦难命运。莫言的民间性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些许的不足。莫言善于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乃至化虚为实的写作手法,使他的作品仿佛是一道盛宴,可观、可赏、可听、可感,从而达到陌生化的艺术效果。但是,莫言作品中所体现的性、欲望、媚俗的价值倾向与突出的审丑现象表明其将自身写作的民间立场与姿态提到了一个过于高的高度,以导致自身的迷失,而无法分辨民间固有的精华与糟粕。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些许的不足并不能遮盖莫言作品中民间性所蕴含的光芒。相反,这些不足与缺陷又能够为人们提供了思考与探索的视角、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