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和创造性活动,也是我国土地管理领域面临的新任务。为进一步稳定并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置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的政策导向之首位,并进一步明确了土地政策与财政、货币、投资、产业等有关政策共同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地位。因此,不断的系统的跟踪研究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理论和适时总结实践经验,对指导我国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重大现实应用价值。本文是在我2005年硕士论文基础上,广泛借鉴和总结国内近6年来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和一线工作实践,对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理论依据现实背景及制度条件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主要从理论分析结合土地调控政策实践评价两个大的方面对我国土地参与宏观调控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梳理分析土地调控的运行机制及土地与相关调控手段协调度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各相关影响因素,对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运行机制再进行实证与评价。其次,在系统的跟踪分析总结国内外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具体实践基础上,运用了“3D”理论和“3E”理论对我国2003-2011年土地调控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评价,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土地调控的长期取向必须是:作为人口大国,土地资源一点也不容浪费,土地的利用方式必须从粗放转向集约,不断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要素的依赖,同时要加大利用土地资源的科研投入、鼓励土地利用技术创新,使有限的土地获取更好更高的产出;(2)土地参与宏观调控要注重协调度评价,适时把握好土地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相互协调,经济发展出现衰退、过热或结构失调或区域发展不合理迹象时,要有调控预见,适时增减土地供应量、改变供应结构、区域供地差别化等,保经济稳定平衡增长;(3)我国当前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政策的总体情况良好,其中政策效果的评估结果最优,尤其是在政策的直接效果方面,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实施后,区域经济和经济增长率得到显著的提高,住房供应结构进一步优化,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推进等,但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政策也可能引发新的问题;(4)国家这几年在充分地展开调研的基础上拟制土地调控政策,表现较好,但政策方案的易理解性和公平性都有待提高,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调控质量控制需要加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成本及效率表现不错,但由于政策实施所需的资金规模过大,机会成本较高,仍须加强对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政策质量的把关与监控。在政策实施机制方面,政策传达工作表现出色,能够高效地宣传政策内容,但仍需完善信息系统和提高电子政务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