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以膀胱充盈为基础的内靶区(Internal Target Volume,ITV)在宫颈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Definitive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DCCRT)的临床价值及宫颈癌DCCRT的治疗结果。 病例和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共有477例宫颈癌病人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其中有完整随访记录者458例。放疗包括45-50Gy的盆腔外照射(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EBRT)及高剂量率后装治疗(High Dose Rate Brachytherapy,HDR)(A点参考剂量6Gy/次,共3-5次)。放疗技术包括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117例),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360例)。同期化疗方案包括:(1)顺铂周疗方案,DDP40mg/m2/w,w1-w5;(2)PF三周方案,DDP25mg/m2,d1-d3+5-Fu3g/m2/96h,w1,w4;(3)TP周疗方案,DDP30mg/m2+紫杉醇脂质体45mg/m2,w1-5;(4)DDP+替加氟三周方案,DDP75mg/m2,d1+替加氟0.6g/m2,d1-d3,w1,w4;(5)奈达铂周疗方案,奈达铂40mg/m2/w,w1-w5;(6)其它化疗方案组为紫杉醇、卡培他滨+奥沙利铂、顺铂+依托泊苷,因例数较少,并入一组。根据临床靶区定义方法将病人分为ITV组(74例)及非ITV组(403例)。ITV组以膀胱充盈和排空相的两套CT确定子宫阴道的内靶区(ITV),非ITV组仅用一套膀胱充盈相CT勾画靶区。 各组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差别采用Log-rank检验,以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以CTCAE V4.0标准(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4.0)评估病人近期毒性,组间毒性发生率差别采用卡方检验;以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毒性反应的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截至末次随访时间2018-5-7,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共有348例存活,110例死亡,19例失访。全组中位年龄为54(26-79)岁。全组1年、2年、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0.4%、81.2%、73.3%。按FIGO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A期分别有37、298、132和10例,其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3、87、65、45个月。 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ITV组(74例)生存高于非ITV组(403例),其1年、2年、3年OS分别为97.3%、84.2%、84.2%,88.7%、78.2%、71.8%,p=0.158。(2)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组(117例)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技术组(360例)无明显生存差异,其1年、2年、3年OS分别为89.0%、78.1%、76.5%,90.5%、79.5%、72.4%,p=0.390。(3)六组同步化疗方案顺铂(DDP,108例)、DDP+五氟尿嘧啶(5-FU,36例)、DDP+紫杉醇脂质体(155例)、DDP+替加氟(127例)、奈达铂(27例)和其它化疗方案(24例)无明显生存差异,p总体=0.796。(4)FIGO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生存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其1年、2年、3年OS分别为91.9%、88.5%、88.5%,92.5%、81.9%、74.7%,84.9%、70.5%、67.4%,76.2%、76.2%、57.1%,p总体=0.065。(5)盆腔淋巴结转移组(143例)生存低于无转移组(334例),其1年、2年、3年OS分别为85.3%、69.1%、65.7%,92.2%、83.2%、76.5%,p=0.017。(6)EBRT结束时宫颈肿瘤残留组(204例)生存低于无残留组(273例),其1年、2年、3年OS分别为87.8%、74.8%、67.5%,91.8%、82.6%、78.0%,p=0.036。(7)治疗前贫血组(168例)生存低于无贫血组(309例),其1年、2年、3年OS分别为89.6%、74.1%、67.9%,90.3%、81.7%、76.1%,p=0.075。(8)其它病理类型组(29例)生存低于鳞癌组(448例),其1年、2年、3年OS分别为90.4%、79.7%、74.4%,84.0%、70.1%、56.7%,p=0.059。 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和无转移)、宫颈肿瘤残留(残留和无残留)、病理类型(其它病理类型和鳞癌)均是宫颈癌患者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 近期毒性的卡方检验结果:(1)六组同步化疗方案(DDP、DDP+5-FU、DDP+紫杉醇脂质体、DDP+替加氟、奈达铂和其它)比较,DDP+5-FU的3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7.8%)最高,DDP+紫杉醇脂质体3度血液毒性发生率(10.3%)最低,p值均为0.000。(2)两组EBRT技术比较,IMRT组的3度胃肠道毒性和血液毒性均高于3DCRT组(分别为17.1%、26.5%,8.3%、19.4%,p值分别为0.007和0.000)。(3)ITV组与非ITV组比较,其胃肠道和血液毒性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0)。(4)按照不同放疗技术和靶区定义方法将研究病例分为四组:ITV+IMRT(41例)、ITV+3D-CRT(33例)、非ITV+3D-CRT(327例)和非ITV+IMRT(76例)。其中非ITV+IMRT组3度和4度血液毒性发生率(31.6%、14.5%)明显高于其他三组(17.1%、4.9%,21.2%、3%,19.3%、3.4%),p=0.001。 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不同放疗技术和靶区定义方法(ITV+IMRT、ITV+3D-CRT、非ITV+3D-CRT和非ITV+IMRT)、不同化疗方案、年龄(原始值)是宫颈癌患者近期毒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1)IMRT技术的使用不会降低宫颈癌患者的生存。(2)以膀胱充盈为基础的ITV靶区勾画方法有提高患者生存的趋势。(3)非ITV靶区勾画方法联合的IMRT技术,明显增加中重度血液毒性的发生率,是近期血液毒性的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