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貞一齋詩說》是清中期重要詩人、評論家李重華主要的詩論著作。全書分爲“論詩答問”和“詩談雜錄”兩部分,“論詩答問”共三則,以問答的形式闡述了李重華主要的詩學思想;“詩談雜錄”共一百條,1錄了他零散的詩學評論,內容廣泛,涉及到歷代詩人、詩體、選集、詩話等內容。本論文共分引言和評注兩部分。引言部分,第一節概述《貞一齋詩說》中所體現的李重華的詩學思想,論述了他提出的“詩有三要”說的內涵及音、象、意三个要素的相互關係,並指出他在評詩中所秉持的是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觀。李重華提出“詩有三要”,即認爲音、象、義爲詩歌的三個要素,三個的關係爲“意立而音象隨之”,意爲三要之本,而對於初學者,則應從悟音入手,明白詩歌之音乃是從詩人心中發出的“天籟”。李重華論詩,繼承了儒家的詩學傳統,主張以溫柔敦厚的“詩教”爲本,提倡詩歌的“美刺”功用。並且指出詩歌最根本的作用在於陶冶性情,詩人唯有具備了溫柔敦厚之性情,才能寫出溫柔敦厚之詩歌。對於“六義”,李重華將風、雅、頌作爲評論選本分類和詩歌內容題材的標準,且對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作了較有創見的闡釋。第二節介紹《貞一齋詩說》的版本和歷代研究情況。《贞一斋诗说》的版本有两个系统:其一是乾隆十一年刻本,附于《贞一斋集》后;其二是道光年间昭代丛书壬集补编本,附有沈楙悳的跋文,后为丁福保辑入《清诗话》。《貞一齋詩說》的研究情况以時間爲界,劃分爲清代和1919年至今兩段。清代學者對《貞一齋詩說》的研究主要是對其詩學思想零星簡短的評價及對書中詩論的引用。1919年以後,國內外學者對李重華詩學思想的研究逐漸深入,但主要集中在音、象、意三要說上。評注部分,以乾隆十一年刻本为底本,以道光年间昭代丛书壬集补编本和《清诗话》中收录的《贞一斋诗说》为参校本,进行校勘。注释以生僻字、疑难字、典故、引文、人名地名等为主,偶或疏通句意。每則之下,均有評析。